content

【西風漢闕】序 以史為鑒常照自醒(圖)

作者:宋紫鳳  2018-11-12 09: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6
    小字

李白有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故而取「西風漢闕」四字以托懷古之思。
李白有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故而取「西風漢闕」四字以托懷古之思。(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我在讀歷史的時候,常常興嘆不已。一來是感動於那些古聖先賢們上承天命,下彰明德,終成大功的故事。二來是唏噓於史料浩繁,真偽並作,善惡同存,若無所側重,反入迷途,為史所誤。三來是感慨於悠悠青史,所記載的並不只是時過境遷的故事,也記錄了中國人曾經的樣子,以及人應有的樣子。滄海桑田之後,一切都變幻了面貌,但那些真正可貴的東西,只是被埋在紅塵深處,並不曾消失。

誠然,歷史是善惡同在的,目的是給今人留下參照,所以古人都講以史為鑒。而在道德大壞的時代,如果我們能以史為鑒,或許會照見問題的所在,從而找到出路。

那麼,如果我們以史為鏡,我們將用這面鏡子來照什麼?換言之,制度會時過境遷,器物會腐爛風化,歷史中的糟粕更不是我們要學的,那麼我們要從歷史中學什麼?中國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之事業。其實,所謂立功,乃是立道德之功,所謂立言,仍是立道德之言,說到底,可以垂範後世的只有道德。道德將是一個人,以至一個民族向更長久發展與延續的根本保障,而這就是我們要從歷史中引以為鑒,常照自醒的。

所以一直以來有個想法,希望將歷史中可引以為鑒的故事加以整理,一來藉以自醒,二來以寄前人勸世之意。此外,歷史,說到底是文化的歷史,所以也順筆將讀史中所遇到的與典故出處,成語來由,文化奠定有關的故事一併整理,它們像珍珠一樣散落在歷史中,無處不在,我們應該一直記得它。

漢朝是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朝代,但,中國人自稱漢人,中國被稱為漢地,中文被稱為漢語,傳統服飾被稱為漢服,可見漢朝歷史地位之重要。所以就從漢家人物開始寫起。

李白有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故而取「西風漢闕」四字以托懷古之思。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