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時》為中日吹和風 引來民間嘲諷(組圖)


天安門廣場附近懸掛起日本國旗(圖片來源: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上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北京,中共官方一改以往態度,不僅在天安門廣場附近掛起日本國旗、晚宴罕見高規模款待,就連一向立場屬於鷹派的《環時》也緊跟口徑,引來外界嘲諷。

受中共多年來大力宣揚及教育影響,大陸人普遍對日本具有「民族仇恨」,然而如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北京,中共整套宣傳機器「一泯恩仇」,大力宣傳中日友好。


李克強罕見高規格款待安倍晉三的菜單疑似曝光(圖片來源:微博)

《環球時報》26日發表一篇題為<中日社會需調整心態重塑彼此認識>的社評,文內一反常態,先是「反省」過去中日的緊張關係,「中日最不該的是互相看不起,搞意氣之爭。」而後罕見承認「日本從技術更新到精細管理,有很多值得中國長期學習的優點。」再來要求中國人民「克制對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想像」,不要總是拿日本可能重新侵略中國的風險來「嚇唬自己」。

文章更稱「中日因釣魚台紛爭惡化兩國關係相當滑稽」,甚至還引用日本侵華時期汪精衛偽政府提倡的「共存共榮」,引發外界輿論譁然。

有網友直言,《環時》這篇社評讓他「一頭霧水」,「從小就接受教育說是『小日本』、『日本鬼子』,現在怎麼態度大轉?」甚至要大家與日本人「共榮共存」,這簡直讓人「快精神分裂」了。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中國歷史學者章立凡的說法,指過去中共當局出於政治需要,大肆煽動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用來轉移國內矛盾;如今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共試圖拉攏日本,因此突然改腔變調宣傳「中日友好」,民情反彈是必然,這也是當局在承受過去過度宣傳仇恨的惡果。

那麼,這種仇日情緒如今態度反轉,是否會令民情失控?

章立凡指出,「換一個攻擊對象就可解決,比如製造一個輿論熱點,或者保持一個輿論熱點,也不一定是對外關係的。我覺得他可操作的手法很多,當然對於中日關係,它(當局)完全可以用美國作替代物了。」

事實上,中共官方一向善於利用宣傳工具批評敵對對象,另方面在民間煽動民眾的「愛國情形」,以求自保。

最為典型的案例是,2012年的反日大遊行。當時表面看,是因釣魚台而引發反日企、反日貨的民間行動,但實則是有「拙劣編劇」故意挑起事端。

曾有海外媒體披露,2012年正值江派勢力被瓦解的特殊時期,面對周永康將要下台,薄熙來遭到調查,在這種情勢下,周永康曾企圖煽動人民的「愛國」情緒,製造戰爭狀態,衝擊中共「十八大」,使時任總書記的胡錦濤難以控制和掌握時局。

那日本是否像中共宣傳的那樣不友善?

香港無線新聞報導,日本對華援助實施近40年,累積援助金額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期間,中國在80年代通過向日本貸款,興建鐵路等大型基建;90年代用援助發展交通和水利工程;2000年代,則將援助主要用於環保方面以及培訓人才。

名叫袁曉彬的網易專欄作家也撰文稱,自1979年以來,日本對中國的無償和低息貸款援助,總額達到2900億人民幣。文章還援引聯合國國際開發署的數據稱,日本約佔所有國家對華援助金額的67%。

亞洲事務高級顧問、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S.Glaser)則指出,日本40年來對中國經濟轉型做出「巨大貢獻」。

但中國官方則很少提起此事,只稱是世界衛生組織援助。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