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課本被發現內容偏頗,用字立場強烈,甚至有《環時》等官媒喉舌的影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8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早前港媒廣泛披露中聯辦操控香港8成出版市場,並持有中小學課本公司,近日再被揭露其出版的課本內容偏頗,用字立場強烈,有《環時》等官媒喉舌的影子。
課本:柴契爾夫人「擺出強硬的姿態」
早前港媒廣泛披露中聯辦操控香港8成出版市場,其所掌控的聯合出版集團旗下,除了香港主要書店與出版社外,還涉足課本出版,例如商務書局旗下的香港教育圖書公司,出版至少160本教科書。該公司去年改版的高中通識課本中,被發現在多處刪去一直沿用描述香港政制的字眼,包括「三權分立」等,疑似緊跟中聯辦口風。
近日,該公司再有課本被發現在改版後變得「面目全非」。《蘋果日報》報導,2014年出版初版及第二版的高中中國歷史課本《新視野中國歷史》,有關1982年中英談判的內容中,在改版後加入了不少帶有強烈立場的字眼,例如聲稱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見時「仍然擺出強硬的姿態」,指她當時「聲言《南京條約》仍獲國際承認」,並加入「評論」指她「企圖繼續維持英國對香港的統治」。
這本課本還加入內容,指《中英聯合聲明》規定中英雙方於97年7月1日交接香港政權,「該天只是『恰巧』與英方當年與清朝簽訂租借新界99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期滿脗合」,並強調回歸日「與不平等條約無關」,兩者「只是某種程度上的聯繫」,卻沒有註明這說法的出處。
此外,課本還「評論」:「談判伊始,英方雖不再抓住主權不放,但又謀求『用主權換治權』,即香港主權歸還中國,仍由英國繼續管治。中方則申明主權與治權不可分離。雙方幾經交涉,談判才得以按中國政府的基本方針進行」。
課本中描述英方的字眼,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圖為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現場」。(圖片來源:Gettty Images)
資深中國歷史教師陳漢森向《蘋果》表示,課本的「感情色彩十分濃烈」,「已經接近政治宣傳,(政治)宣傳的用處是期望聽的人認同、並且接受這種價值觀,這樣是一種灌輸。」
陳漢森指出,一本課本理應只闡述歷史事實,讓學生自行思考對錯,但上述課本是混淆史實與解釋,有違課本應該客觀陳述史實的原則,「是在為歷史『提供解釋』」。
通識書如政府聲明
除了中國歷史課本之外,港媒發現該公司今年新版的通識書《新視野通識教育今日香港綜合四版》樣書中也有類似「評論」。香港2014年發生的「佔領運動」,被分類在「改善生活素質的方法和障礙」課題的「政府推行政策的優次考慮」分題下、解說「市民表達訴求的方式」段落。
書中聲稱,「近年市民表達訴求的方式越趨主動和激進,甚至部份人不惜進行違法行為」,並以「佔領運動」為例子,「評論」指:「不過,政府不會因為市民表達的激進程度而妥協,違法行為不可能改變政府的施政方針」。
該書也以「『佔領中環』損害香港社會利益?」為課堂討論題目,開首便稱「不少人士認為是次運動加劇社會撕裂,更動搖香港的法治基礎」。教協副會長田方澤也質疑,「好似政府聲明咁,令人覺得好奇怪」;資深通識科教師陳志華亦形容該部份有如「官方發言稿」。
今年5月25日出爐的香港初中中國歷史和歷史科課程新大綱,「六四事件」、「六七暴動」、「抗日」、「中共建政」、「主權移交」、「特區成立」等目前香港學校都會教授、涉及中共政權的爭議議題,改革後均沒有納入課程中。
「六四事件」和「六七暴動」(圖)等20多年來均列入香港教科書的議題,在新課程大綱中消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審查不斷 矮化台灣
事實上,連月來香港教育界及出版界政治審查風波不斷。除了有關香港歷史和社會的部分有類似上述的情況,培生香港出版社旗下的《朗文常識》課本,其中有關辛亥革命的部分,從2008年第二版內容「革命軍終於成功推翻清朝,成立中華民國,結束中國數千年的帝制統治」、2015年改版後變成「革命軍終於成功推翻清朝,結束中國數千年的帝制統治」;而標題也從「孫中山與辛亥革命」變成「辛亥革命」。
同一本書舊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部分,改為了「國共內戰」,有淡化中華民國存在的意味。此外,新增內容中把台灣稱為「台灣省」,其中有一段問題詢問學生較認同「台灣省是中國的領土,為求兩岸統一,中央政府可對台灣省實行一國兩制」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省實行的制度不同,似乎較難實踐兩岸統一」。
香港近年改版或訂正的小學課本中,均有不少有政治涵義的修訂,包括在描述辛亥革命部分刪去「中華民國」字眼,並把台灣稱為「台灣省」,並淡化孫中山的影響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對此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刪去中華民國的關鍵概念並不適當,「1911年至1949年之間,管治中華大地的是中華民國,是歷史事實,應該得到尊重」。葉指出,即使目前內地官方編寫的初中中史教科書,亦提及「孫中山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認為港府「自我審查已經過了頭」。
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莊璟珉亦指出,以「台灣省」稱呼台灣,有意圖矮化台灣的問題,因為「台灣是地理概念,『台灣省』是行政概念,背後帶有政治觀點」,而香港一般都以地理概念--台灣稱之,質疑修訂帶有政治目的。
學者認為,有關內容帶有政治含意,小學生容易誤會歷史。(圖片來源:網絡論壇)
香港的「自由市場」成為漏洞?
月前港台節目《鏗鏘集》證實,香港3大書局商務書局、三聯書局及中華書局(簡稱「三中商」)所屬的聯合出版集團,目前壟斷香港書籍發行市場近8成,並揭露是由中聯辦透過一家在廣東省註冊的公司掌控。
中聯辦掌控的廣東省註冊公司名為「新文化事業(香港)發展公司」,其持有者為廣州的「廣東新聞化事業」持有,但公司的唯一大股東就是駐港中聯辦。根據查冊資料,該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管理在香港的新聞文化事業及物業管理」等。另外就只有一位持有一股的小股東——文宏武,此人直到今年初獲委任為駐港中聯辦秘書長後,才從其簡介中得知,文宏武曾在2008至2017年擔任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董事長、董事長兼總裁。
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梁家傑曾指出,中聯辦借其它公司之名控制香港書店出版業或已違反《基本法》第22條:「中央所有省市政府皆不能染指或是干預香港特區內部事務,現在你試圖透過控制香港人可以看甚麼書,進一步駕馭及操控香港人的思想,這不是一國兩制原本的承諾,簡直是走樣變形。」
梁亦表示,事實上中共不僅在香港進行有關滲透活動,也在全世界尤其西方民主國家進行滲透,試圖影響其他國家人民,認同中共宣揚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港府今年6月曾回應有關問題,指中聯辦操控下的書店書本上架或下架屬「書店的自主商業行為」,又指中聯辦的市場主導權是「自由市場的結果」。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