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不斷下滑。(圖片來源:Iakov Kalinin/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10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不斷下滑,資本市場也是大幅震盪,23日股市再次大跌,投資者們信心盡失。金融高官罕見的連續發聲,國務院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更顯經濟堪憂。劉鶴的訪談也引發關注。
10月23日,中國股市滬指低開低走,一路震盪下行,午後跌幅進一步擴大,失守2600點,創指跌破1300點,銀行、保險、基建、超級品牌等藍籌白馬股集體大幅回調。截至收盤,滬指跌2.26%,報2594.83點;深指跌2.24%,報7574.99;創業板指數跌1.74%,報1292.06點。
中國官方救市措施頻出,22日11家證券公司達成意向出資210億元設立母資管計畫,再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分別設立子資管計畫,形成總規模1,000億元的資管計畫,用於幫助上市公司紓緩股權質押困難。
中國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已經失靈。與此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凸顯。
日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水平。國家統計局在新聞稿中表示,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中國國內結構調整陣痛繼續顯現,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考慮到淨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下降,另外投資、消費增速回落較多;北京當局的去槓桿與嚴監管導致金融機構表外資產大幅收縮,但表內擴張短期內難以承接等因素,未來中國經濟仍存一定下行壓力,預計在2019年或將進一步回落。日前有參加廣交會的中國出口商表示,目前出口商已經面臨勞動力、能源和稅收成本上升的壓力,還須面臨美國訂單減少等問題,即使人民幣貶值也令企業不堪重負,因為部分原材料是從海外購買,人民幣貶值反倒增加成本。不斷上升的成本,使中國出口商幾乎沒有降價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國官方已經在頻頻發聲穩定市場預期。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接受媒體採訪表示,歷史上積累的各種風險和問題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這是個必然的過程。
《看中國》特約評論員唐新元認為,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劉鶴說了一個實際情況,積累的風險總有爆發的那一刻。江澤民當權時以貪腐治國,並安排心腹控制油水豐厚的政府部門及國企,形成利益集團來攫取國家財富,並轉移資金到海外,然後再以外資身份進入中國,繼續興風作浪攪動中國經濟。從江澤民貪腐治國到胡錦濤時代的「老人干政」,使「政令不出中南海」成路人皆知的事實。並導致多個行業出現產能嚴重過剩,到現在已經難以為繼。
此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亦集中表態,提振市場信心。
不過金融業人士認為,雖然金融高官們的喊話對緩解市場情緒上有所幫助,但這種效應只是暫時性的。中國股市近期的疲弱,不只是受股權質押困局一個因素影響,像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盤持續回調、人民幣匯率疲軟等均對股市造成壓力。因此短期內股指可能會反彈,但很難有大幅度的上漲。
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九年半低位,分析人士預計經濟雖不至於出現斷崖式下跌,但四季度增速料延續放緩,明年下行壓力會更加凸顯,北京當局將出臺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
10月21日,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稱,要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聚焦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完全在於外部壓力,而在於如何有效引導國內市場信心。從數據上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中國企業造成的直接衝擊事實上不是特別明顯,關鍵影響的是市場心理,導致人們對未來增長預期不確定。預期不管對房地產還是整個宏觀經濟,都至關重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