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製造表面繁榮 但社會融資實際已危險(圖)
原文標題:社會融資明升暗降!已危險!實體經濟融資困局該怎麼破?


中國央行公布了重要的金融經濟數據。(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19日訊】中國央行公布了重要的金融經濟數據,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0.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0.7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53.86萬億元,同比增長4%,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0個百分點;無論是M1還是M2,增速都比市場預計的高了0.1%,而且9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13,800億元,這也比市場預計的13,580億,多了一些,重點變化在社會融資總額,9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達到22,100億,而市場的預期只有15,500億,之所以差了這麼多,是因為發生了統計上的變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被納入到了社會融資的統計當中。

央行認為,8月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速度加快,根據財政部的數據,9月份,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了,7,485億元。這對銀行貸款和企業債券有明顯的接替效應,所以已經構成了社會融資的性質,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可以視為一個財政積極的信號。也就是說,未來財政上,可能要在資金端起到更大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只是統計上的變化,原來口徑下的社會融資增速還在快速下降。社會融資是指貸款人通過非傳統銀行貸款渠道籌集資金的活動。一般被視為是經濟活動的晴雨表,體現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那麼現在原口徑下的社會融資增速大幅下降,同比增長已經跌到了10%以下,這已經再次亮起了紅燈。去槓桿確實是有點去的太狠了。

從金融數據和貨幣政策上來看,我們依舊在執行去槓桿的任務,而且這次貨幣總閘門確實管的比較緊,M2已經在低位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社會融資總額快速的下降,可以說經濟已經出現了資金荒,企業貸款已經實質性困難。目前我們面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信用擴張力度尚小、有效投資不足、外需不確定性大等多重困境。

上有資產泡沫,下有股市質押危機,左有通脹警報,右有企業貸款困難,留給貨幣政策的空間其實就那麼一點點的夾縫。現在實在沒辦法了,拿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出來,補充到社會融資總額裡,讓這個數字看著沒那麼難看,希望財政能夠更加積極,來解決實際的貨幣問題,但是財政積極能替代企業融資嗎?顯然是不能,積極的財政只能是鎮痛劑,並不是治病的藥。鎮痛劑一開始是有作用的,能夠緩解疼痛,但是如果鎮痛劑用多了,他反而有副作用。

所以,現在你就看到,2015年推樓市去庫存,2016年推棚改貨幣化安置的副作用了,要不是把樓市那麼高,要不是消耗了那麼多居民儲蓄,增加了那麼多的居民槓桿,我們本可以從容面對。如果房價還在2015年,現在放一點流動性出來,讓經濟緩一緩,應該也問題不大。但現在卻如臨大敵。一點流動性都不敢多給。當出口被外部環境封住,投資被輸入型通脹封住,這時候才想起消費是多麼寶貴,但問題是,消費早已經被樓市吃成了30年貸款。企業也在股市的暴跌中,生存越來越困難。這種市場環境,創投馬上也要出問題。所以現在大家就全都準備過冬吧。

當然,翻舊賬也沒意思,說風涼話更是不解決問題,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下,確實已經非常困難,已經沒有多少調整空間了,也許還有最後的一個險招,那就是繼續樓市調控不放鬆,堅決控制樓市貸款,二套房盡量停貸,企業買房全部禁止,貨幣化安置基本叫停。

給樓市高壓,是為了給央行這邊爭取釋放流動性的空間,將市場利率壓下來,讓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這樣很多生意才能重新有利潤,然後去槓桿暫緩,給企業鬆口氣,積極的財政政策,先減稅,再去搞那些什麼基建投資,減稅是不會推升通脹的,基建弄不好會通過油價推升通脹水平,而在股市上,不花錢少花錢的政策一定要多給,恢復市場信心,比如停發新股,調低印花稅,之後讓國家隊逐漸回來接盤,這個位置國家隊進去未來是可以賺到很多錢的,所以並沒什麼風險。把股市托起來,融資功能才能恢復,企業質押危機才能解除,創投也才能活,創業環境才能重新好起來。

不過,之所以說這是一個險招,兩個風險點,1是樓市你能不能真的控制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直是中國的特色,萬一流動性轉一圈又去了樓市,那就全毀了,所以必須把樓市的籬笆紮緊,再紮緊。2是通脹影響,輸入型通脹你解決不了,但此時釋放流動性確實有火上澆油的感覺。會不會進一步推升物價並不好說,所以必須要密切關注食品價格,打擊囤積居奇,還有租房價格,決不能在這個時候再讓資本式二房東搗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齊俊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