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漢民族的王船文化!(圖)

 2018-10-02 17: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漢民族的王船文化!
王船即王爺船,是王爺的交通工具,供於王爺府中接受膜拜,此為台灣台南安平區之特色。(圖片來源:財團法人台灣民族學博物館基金會)

名稱:王船

年代:17世紀

材質:

彩繪:礦物彩/長45.6公分 寬17.1公分 高15.2公分

王船即王爺船,又稱彩船、神船,是王爺的交通工具,供於王爺府中接受膜拜,此為台灣台南安平區之特色。

安康長壽是古今人類共同的想望。古時,由於環境衛生條件不佳,常有瘟疫發生。每當瘟疫大流行,往往奪走數萬條人命。當時人們便傳說是瘟神驅使疫鬼作祟,因此也就有驅逐瘟神疫鬼的宗教活動。比如:中國漢朝孔安國《論語訓解》就記載了「儺」為驅逐疫鬼的祭儀,這表示祛瘟在二千多年以前就有了。

而中國華南沿海的「送瘟」習俗,大概起於13世紀(南宋),而擔任禳災祈福,送瘟邪離開的神祇,唯有「代天巡狩」、保境安民的「王爺」。因為靠近海邊,所以押送瘟神疫鬼離開的交通工具,便是船隻。因此,每當瘟疫流行,居民便舉行「王醮」祭儀,首先「迎王」(迎接當值王爺駕臨巡狩)、造「王船」(押解瘟邪的交通工具),然後「送王」(送走王爺所押解的瘟邪)。整個王醮祭典約七、八天。

送王」有兩種方式,若神諭指示「遊天河」,則造紙王船,屆時火化,象徵押解瘟邪回天界;若神諭指示「遊地河」,則造木王船,屆時放入海中,任其漂流,象徵除瘟祛疫,驅凶避煞。不論是「遊天河」或是「遊地河」,任務皆是祛瘟除煞,因此送王船儀式,皆在夜間舉行,如此也為「送瘟」祭儀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在「送王」的前一天下午,會舉行王船繞境,此時,家家戶戶備牲禮、糧草等,犒軍祭拜,並準備紙人「替身」,託王爺將此「歹運替身」帶走,象徵改運解厄。當夜,一面進行王船添載,將糧食、生活用品、文房器物、椅轎車馬、服飾旗幟、儀杖樂器和兵將役夫等等裝載齊備;一面進行「和瘟押煞」儀式,請王爺「代天巡狩」巡察轄下疫區,祛瘟除煞。最後,恭請王爺上船,封上艙口。然後依早先的神諭指示,送王船「遊天河」或「遊地河」。

漢民族的王船文化!
台南柳營代天院的王船醮,2011年拍攝。(圖片來源:SylviaTzeng/維基百科)

漢民族的王船文化!
台南柳營代天院的王船執事牌。(圖片來源:SylviaTzeng/維基百科)

關於王爺由來,傳說紛紜,茲列二則:

一說:唐代五書生進京赴考,途中夜宿旅店,無意間聽聞瘟神密謀,欲藉井水發動瘟疫。五書生決議犧牲小我,於是投井自盡。村民畏懼,不敢飲用井水,而逃過瘟劫。玉皇大帝憐惜這五考生,封他們為王爺,授命視察人間,因此,所建廟宇稱「代天府」;出巡稱「代天巡狩」,不同於一般神祇出巡,稱「繞境」。

又說:明初三百六十進士奉命宣揚國威,不幸於福建沿海遇風翻覆。罹難後,天現祥雲,仙樂齊奏。皇帝有感成仙之說,遂封為王爺。命造船,賜名「王船」,內奉三百六十進士神位,並有「遊縣吃縣,遊府吃府」的御旨。意即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均須供奉。每逢瘟疫,便建醮請當年當值之三位王爺行祛瘟押煞之職權。

台灣的王船文化,大約起於西元1638年(明朝崇禛11年)以後,因為,此時台南一帶的漢族人口已達一萬一千多。每當漢族人拾獲上有王爺名號的木塊,便識得此王爺信仰。於是建廟祀奉王爺,並造王船陪祀。此後,每當瘟疫大流行,便可建醮迎王爺除瘟押煞。

由於海潮流向之故,福建沿海所施放的王船,大都漂流到台灣西南沿海。隨著漢族人口的增加,拾獲王船者眾,所以,王爺信仰成了台灣西南沿海城鎮的一大特色。

此外,13世紀南宋時期起,中國華南沿海即建立起「海上絲路」,商船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因此,王船送瘟文化也隨之傳播到南洋華人定居之地。只是,隨著時代變遷,祭典細節已流失,僅剩台灣尚保留非常完整的「送瘟」祭儀。不過,因考量拾獲流放王船的當地百姓,須建廟供奉王爺或再度建醮流放,所費不貲,所以,18世紀以後,台灣皆以「遊天河」儀式送瘟。例如:直到今日台灣屏東縣東港鎮仍每三年舉行一次「迎王平安祭」,俗稱「燒王船」。

漢民族的王船文化!
東隆宮牌樓。東隆宮位於台灣屏東縣東港鎮,圖片是東隆宮的轅門(前)與正殿(後)。(圖片來源:Jessepylin/維基百科)

本文所刊之王船照片,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族學博物館基金會所典藏的台南安平區王爺府的永祀王船,約已350年歷史,大概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王船,為漢族王船信仰文化提供了最佳憑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曾說:「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之間的對話,可以幫助全球人們欣賞文化的多樣性,亦有助理解與實踐『尊重』、『包容』的價值觀。這是今日全球公民精神的重要課題。」本會亦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正積極籌募建造博物館之經費,期盼這些文化瑰寶,早日展現在世人眼前,繼續豐富人類的精神文明。

 

臉書(facebook)搜尋:台灣民族學博物館基金會

(撰文者:潘韶如「財團法人台灣民族學博物館基金會」館長)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