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在半導體產業的攻防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圖)
【看中国2018年9月11日讯】(看中國記者杜宇軒綜合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USTR)在8月7日公布對中國第二波徵稅清單,從8月23日起對價值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在這波清單當中包含了部分與半導體相關的產品。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hina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CSIA)的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的中國集成電路產品需求達到1.4萬億元人民幣,但是國內的自給率僅為38.7%。當年度的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超過2,600億美元,已替代了原油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同時集成電路的貿易逆差在2017年再創新高,達到1,932億美元。
中共政府將半導體市場視作《中國製造2025》戰略計畫的關鍵領域,並且積極的發展半導體相關產業,希望藉此來削減對外國技術的依賴。然而,中興違反美國商務部制裁令被處以禁止購買美國晶片後幾乎停止營運。在美國對中興的「斷芯」制裁中已揭露了中國科技的軟肋。
中國是美國晶片廠商的重要市場,在這波貿易戰的關稅攻防戰中,半導體晶片再次凸顯了中國長期以來,集成電路嚴重仰賴進口的問題,這勢必再次擴大中美在此項目的貿易逆差。
中國去年從美國進口1,299億美元商品,而美國從中國進口5,055億美元商品,因此美國在貿易戰中擁有更多籌碼。
儘管中共無法在關稅上跟美國對攻,但他們可能會採用一些陰招。
在7月份,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失敗,並且高通還需支付20億美元分手費,並且斥資300億美元回購股票。而恩智浦也批准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
根據這場收購的要約規定,該交易將於美東時間7月25日下午5點(和北京時間相差12個小時)到期。而高通此前曾經表示,如果與恩智浦的併購交易在25日最後期限前得不到監管部門批准,則高通計畫終止該交易。
基於中國商務部發布的《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指導意見》表示,經營者集中只要在全球年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人民幣,並且至少兩家經營者上一年度在中國境內營業額超過4億人民幣,應向中國商務部申報,以進行反壟斷審查。但高通向中國申報過程中適逢中美貿易戰,因此收購遲遲未能獲得中國的批准,終致高通不得不放棄收購。
高通收購恩智浦,為什麼要中國商務部同意?在中國國內也引發民眾的討論,有民眾在網路上一針見血的指出:高通收購恩智浦,一方面是因為兩家公司業務範圍互補性比較強,是高通布局物聯網的一個基礎,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強抵禦博通惡意收購高通的能力。正常思維下,高通收購恩智浦跟中國是沒有關係的,但是中共政府有反壟斷法,針對兩家年收入超過100億的公司之間的併購,中國商務部是可以否決的,如果不顧反對而收購的,那麼在華的經營會受到中共政府的處罰,提高關稅、設置貿易壁壘什麼的,反正意思就是以後在華業務就別想好好開展了。恩智浦在華效益在30%左右,而且高通本身在華利益很大,每年營收至少60億美元,所以高通是不太可能繞過中國商務部的。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商務部不可能通過的,眼下來說也算是中國手裡跟美國貿易戰的一張不大不小的牌吧,政治效果大於經濟效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子學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