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回眸里根時代:減稅,為什麼能改變國運?(圖)

 2018-09-08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8年9月8日訊】1983年3月23日,川普(特朗普)的偶像、美國總統里根提出了後來被稱為「星球大戰計畫」的構想。

1985年1月,美國正式公布了「星球大戰計畫」。人們都知道,這個計畫最終拖垮了蘇聯。問題在於:「星球大戰計畫」為什麼成就了美國而不是拖垮了美國?

我們先看看里根在之前做了什麼。里根在1981年就任美國總統以後,力推大規模減稅政策,比如,他全面降低個人所得稅,從1981年10月1日到1983年7月1日,將個人所得稅減了23%,個人收入中的利息、紅利等非勞動收入的所得稅減了20%。對企業,則是大力撤銷、放鬆對企業的各種管制,同時,減免企業稅,並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在此間,美聯儲在堅定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而推行「星球大戰計畫」,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這種情況下,赤字在所難免。1981年,美國聯邦政府赤字738億美元,1982年,赤字為1279億美元……

里根政府通過發債來解決困難,促進經濟增長。里根政府加速國債發行,前三年平均增速超過20%,到1985年時,美國的外債總額超過了內債,從淨債權國變為淨債務國。1980年時,美國國債佔GDP的26%,而到了1989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至41%。

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在支持者集會上發表演講
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在支持者集會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里根的刺激政策,使得美國經濟奇蹟般地走向復甦,國民生產總值在1984年的增速高達6.8%。

當1985年1月,美國正式公布「星球大戰計畫」時,美國已經通過減稅提升了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提升了民眾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為了彌補減稅帶來的財政缺口,里根政府不斷加大國債的發行,而蘇聯看到的,只是美國在軍事方面飛速增長的投入,卻沒有看到前半段,於是,蘇聯也比照美國後面所做的,加大在軍事方面的投入,但它不僅沒有對企業和居民減稅,反而進一步加大稅收徵繳力度,同時,加大貨幣發行,以維持龐大的軍事投入。這種做法不斷削弱蘇聯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同時,也削弱了蘇聯民眾的消費能力,為自己挖了一個巨大的墓穴,最終,這個巨人轟然倒地。

而美國的企業,在軍事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大量技術運用到民用領域,帶動起民用技術的發展,加上減稅政策的扶持,美國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得以更快地向前發展,最終,甩掉了日本、德國的競爭,成為新技術革命的引領者。

減稅是美國經濟得以長期保持增長的法寶,也是美國經濟稱霸全球的一個重要前提。在2008年底出版的《中國怎麼辦——當次貸危機改變世界》中,筆者斷言次貸危機後,美國將率先復甦,這個判斷曾經引來無數嘲諷。我的其中一個依據,就是美國必然會推出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幫助美國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事實上,美國也的確在這樣做。正是在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刺激下,美國經濟率先實現復甦,美國股市也從6400多點,上漲到25000點上方。

如今,美國川普政府,在與中國打貿易戰,很多人看到了貿易戰,卻忽略了,在開打貿易戰之前,川普政府推出了史上最大力度的減稅政策,把企業所得稅從35%直接降到了21%。這其實又是跟前蘇聯博弈時的老套路一樣,通過減稅,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增加民眾的收入水平,然後,再對競爭對手發飆,迫使對手選擇發貨幣、加稅等措施,讓自己陷入困境,留下一堆廉價的優質資產被國際資本抄底。

這種當我們當然不能上,這種陷阱我們當然要避開。怎麼破這個棋局?很簡單,以比美國更狠的力度減稅,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提升民眾的收入水平,為自己留下抄別人底的機會。減稅決不能敷衍了事,絕不能只是結構性的,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能夠增強自身力量的減稅。當企業發展起來,民眾的消費能力提高,稅源擴大了,將來還用愁稅收收入不增長嗎?大敵當前,以戰略眼光看長遠,不計一時得失,或許,是更加智慧的選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