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感覺越來越窮!中國真的消費降級了?(圖)
原文標題:感覺越來越窮!是不是真的消費降級了?
到底是消費升級了還是消費降級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9月2日訊】最近有一個話題討論的很普遍,那就是到底是消費升級了還是消費降級了?針對這一話題大家都有各自的觀點,先說消費降級的觀點,這個跟大家的體會一致,覺得到手的錢越來越少了,自己越來越窮了,特別是買完房或者租完房之後,那真是壓力山大,至少一半多的收入都給銀行或者房東了,於是自己只能省吃儉用,不敢參加聚會,不敢回家見父母,不敢找男女朋友。不敢旅遊,甚至不敢生孩子,也不敢生病。
所有的消費都在圍繞低價和特價展開,不特價不購物,每天都在關注特價信息,而日常生活也是能省就省,可能住著價值千萬的房子,但每天仍然要擠地鐵吃盒飯買打折的衣服。大家調侃,這是一個吃著泡麵就榨菜,再喝兩口二鍋頭的日子。而在宏觀上的數據表現就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來到了15年以來的最低,今年1-7月份,社消總額21萬億元,同比增長9.3%。
而支持消費沒有降級的人,甚至認為消費升級的人則說了,大家現在的購物頻次要比以前還多了,以前也就是週末逛個街,現在你手機在手,無時不刻都在消費,至於地鐵公交,那是便捷性的選擇,盒飯也因為外賣的出現性價比越來越高了,至於榨菜,更是消費升級的標誌,以前大家都吃廉價的榨菜,現在起碼轉向品牌了,涪陵榨菜裡的烏江系列本身就是高端榨菜的代表,二鍋頭這種品牌白酒也替代了原來自由市場的散裝白酒。至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但是網購增速達到30%,可見大家的消費習慣正在向線上大踏步的轉移,質優價廉正在成為大家追求的對象。所以結論就是,消費升級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就是買貴的東西,更準確的說是,買好的東西,擴大消費的邊際。
兩方面說的其實都有道理,但其實從兩方面的爭論來看,完全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說消費降級的朋友,其實是一種情緒的宣泄,表現出了一種對現狀的不滿,他更多的說的是一種體驗,一種越來越窮的感覺。在這些朋友的心裏,錢還是那麼多,但有越來越多的東西要買,有越來越多的錢要花,所以錢總是入不敷出的,而自己很多想買而不能買,想消費而不能消費的東西越來越多,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買替代品,這種感覺其實正是消費降級的來源。他們會說,我如果不用還貸款,不用付房租,能賺更多的錢,應該會消費更多更好。所以跟這種理想中的消費比較,他肯定是降級了,甚至跟他買房和租房之前比較也是降級了的。
而說消費升級的朋友,則是站在理性的角度去考慮的問題,認為你本身要買的東西越來越多,這本身就是一個消費升級的過程,甚至以前你租房住,一台電腦一個旅行箱就夠了,現在你買了房子,就得添置傢俱家電,這本身也是個消費升級,只是這個過程很痛苦而已。另外買那些打折商品,也並非是消費降級,很多你根本其實原來就沒有需求,比如你原來根本就不用漱口水,但看到打折也就順手買兩瓶。
如果這麼爭論,肯定不會有結果,我們其實可以藉助一個公式來表達,那就是經濟學對於幸福的定義,那就是幸福=所得/慾望,當慾望不變,所得越大越幸福。當所得不變,慾望減小也能更幸福。而說消費降級的朋友,基本就是因為買房或者租房讓所得減少,在慾望不變甚至增加的情況下,幸福感降低。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如果想提高幸福感,也必須縮減慾望才行,比如減少瀏覽購物網站的次數,少逛街,少跟別人攀比。
我們也應該正視這次大討論,從中得到正面的信心,那就是我們的消費市場絕對有潛力,有太多的人還有大量的需求沒有滿足,有需求就是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而像日本那樣,最後都沒有消費需求了,那才真是病入膏肓了。所以我們要保護這些需求,滿足這些需求,釋放這些需求,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減少負擔,增加收入要靠經濟發展,而減少負擔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你把土地價格降下來,房價降下來,房租降下來,看似地方土地收入少了,影響了地方的支出,但是居民消費增加了,這才是推升經濟活力的根本,你讓居民富裕了,他就會更加努力的消費,企業也能夠得到刺激,從而努力生產,整個國民經濟才能進入正向循環,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大家的錢都收上去,替大家花錢,那樣才是抑制需求的做法,如果這種思路不改變,我們的經濟就永遠不可能從出口驅動轉到消費驅動上來,什麼是發達國家,什麼又是發展中國家,在過去非常好劃分,發展中國家供給,而發達國家消費,所以不把消費釋放出來,永遠也成不了發達國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