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富有禪意的詩 卻沒有人能讀懂?(圖)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寫於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蘇軾在到徐州之前,就已經先後在杭州和密州任職,政治上對王安石變法的孤憤,仕途上因頻繁遷調而帶來的孤寂之感,都時時向他襲來。在徐州有一次蘇軾夜宿於燕子樓上,一個旖旎纏綿的夢境,讓他頓悟人生的真諦。「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第二天醒來後十分感慨,就寫下這首別具意境的佳作。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爲余浩嘆。
上片寫夢醒後,深夜寂靜無聲,明月如霜,在院中的小池裡,魚兒浮出水面跳來跳去,圓圓的荷葉上滾下了晶瑩的露珠。三更時分,夜深人靜,就連樹上掉落一片樹葉都能發出鏗鏘的響聲,自己從夢中驚醒,夜色茫茫,自己在院子裡尋找夢中景象,但找遍了整個小院,也沒有找到。夢中的美好景象無處可尋,不禁黯然神傷。
下片寫自己這個「天涯倦客」在清幽的深夜被秋聲驚醒後只看到一個空蕩蕩的燕子樓,感到無限惆悵。接著便由張愔與關盼盼的故事引出對整個人類歷史無限深沉的感慨,昔日燕子樓中的舊事,已如夢一般地逝去,而古往今來無數代人的歡樂、怨恨,又何嘗不像它一樣也如一連串連續的夢境?世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如同扔在夢中沒有醒來。而大夢已醒的詞人自己,此時此地所感發的人生感嘆,在後人看來,難道不也是一場夢嗎?
全詞將景、情、理熔於一體,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的空幻和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遠離塵世、回歸空寂與淡泊的歸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