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環球時報》是「拿愛國當生意做」(圖)

 2012-09-13 15: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目是「媒體別拿愛國當生意做」,鋒芒所指正是《環球時報》。(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香港特首梁振英上週六晚宣布,香港學校可自行決定是否開設國民教育課。至此,香港民眾持續數月的反「國教」運動獲得了重大勝利。

中共的新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以代表內地人的口氣發表評論,題目是「內地人支持香港長期‘特’下去」。評論的基本調子是,此次香港人的反「國教」運動,是小題大做,無事生非。因為中共當局本無意改變香港的特殊體制,也不想以強制的方式改變部分香港人的國家認同理念。

《環球時報》現象,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一個非常值得琢磨的現象。這夥人究竟想幹什麼,他們究竟說的是真心話,還是假話?在我看來,並無簡單答案。不久前,《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題目是「媒體別拿愛國當生意做」,文章雖沒點名,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鋒芒所指正是《環球時報》。

說《環球時報》這夥人是「拿愛國當生意做」,實在是精到之論。這不僅點到了《環球時報》的要害,也點到了當今中國權貴精英們的要害。《環球時報》的文人們,不僅代表了這些人,而且也是為這些人服務的。誰都明白,六四之後的中國,進入了一個良知和靈魂可以賣好價錢的時代。對於這個轉變,有人如魚得水,「利無反顧」,但也有更多的人不同程度地陷入掙扎。隨著名利誘惑越來越大,很多人選擇「與時俱進」,也參加到這場把一切神聖的東西都當作生意來做的時代大潮之中。過去十年,青年人加入中共的,竟有上千萬人。這些人當中,究竟有幾個是相信共產主義的?恐怕一個也沒有。

這樣一種社會風氣,產生了一個很大的需求,就是如何自欺欺人,讓自己那個還沒有斷氣的良知,獲得一個「安樂死」,讓自己孤獨的靈魂,獲得一種虛假的集體歸屬感。有這樣的需求,自然就有人創造這樣的供給。《環球時報》就這樣應運而生了。《環球時報》生意紅火,財源滾滾的秘密就在於,它的編輯班子,就是這樣一夥程度不同地有過內心掙扎的人組成的。他們對自己的客戶心理,有最直接的相同體驗,因此,能夠最準確地把握這個市場的商機。

《環球時報》比《人民日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它要求盡量做到自己能騙自己,而《人民日報》則不然,《人民日報》不需要能騙人民,更不需要能騙編者,而只要能騙領導,甚至只要能騙一個最高領導就行了。但這種中國版的「皇帝新衣」實在難以玩下去了,因為這個遊戲不僅太愚蠢,太荒唐,而且也越來越危險了。這就是為什麼連《人民日報》也開始學《環球時報》的樣,搞了一個青年人組成的@人民日報,在微博上試水弄潮。

內地的這種新愛國生意如此成功,讓一些香港的權貴也利令智昏。我猜想,那些在香港推動「國教」的人,也和《環球時報》的文人們一樣,並沒有把愛國不愛國當回事,而只是當生意來做。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不僅把生意搞砸了,還給主子添了大麻煩。連《環球時報》的評論都批評他們瞎了眼,沒有事前搞好香港的市場調查,結果是授人以柄。

《環球時報》的生意經在香港的失敗,讓一切良知未泯的中國人感到鼓舞和欣慰。如果《環球時報》的生意經在香港這片土地也能夠大發其財,那中國真是難有希望了。《環球時報》的文風,是一種真真假假的文風,把假話、真話和瞎話參合在一起,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效果。那麼,他們說「內地人支持香港長期‘特’下去」,究竟是真話還是假話呢?我以為是代表這些報人利益的一句真話。

因為維持這樣一個二元的傳媒市場,對《環球時報》的生意最為有利。不難想像,香港未來若與內地變成一種政治制度,無非是兩種可能,一種就是香港被「愛國賊」們徹底淪陷,一種就是兩地都實現真正的政治民主。無論哪一種情況發生,對《環球時報》的生意都不是佳境。因為,只有香港長期「特」下去,才不僅能保住《環球時報》的生意,而且能夠減少那些香港的愛國賊們和自己搶生意。

(原標題:梁京評論:《環球時報》的生意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