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學古隨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作者:默安  2018-07-26 10: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創大業,做生意,興家庭,結朋友,闖天下…都應記住古人的這首短詩:「黃金無足色,白玉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在《論語.憲問》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這段文字為意思是:子路問怎樣做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那樣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孔子又說:「現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這樣呢?見到財利想到義的要求,遇到危險能獻出生命,長久處於窮困還不忘平日的諾言,這樣也可以成為一位完美的人。」

一開始,孔子告訴子路,「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是一個「完人」必備的素質。然而,子路是一個率直剛毅的人,甚至還有些粗野,離孔子心目中的「完人」相距甚遠。因此孔子話鋒一轉,告訴子路,只要能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就可以算做一個「完人」了,而這些正是子路的優點。在這裡,孔子一方面肯定了子路的優點,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是聖人也並非十全十美。我們應該發揚自己的優勢,正視並盡量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應看到別人的優點,而不是死揪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論語.憲問》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子貢評論別人的短處。孔子說:「賜啊,你真的就那麼賢良嗎?我可沒有閑工去非議別人。」孔子批評了子貢對別人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的做法。

如果我們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寬容,就要首先理解和寬容別人,對別人不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和優點,而對他人的短處和缺點,則不妨假裝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忘其短而揚其長。這樣,你的人際關係,才會更加和諧。這對於一個領導者來說,尤為重要。大人物往往不拘小節,才能成就大事業。這裡的「不拘小節」,就包括了不苛求別人的為人處世之道。

漢高祖劉邦的謀士陳平,幼年家境貧寒,但他從小就飽讀詩書,滿腹經綸,頗有謀略。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四起。陳平一開始投奔魏王,但不久因做錯了事,被炒了魷魚。然後又投奔西楚霸王項羽,結果因為犯了事,開了小差。他的好友魏無知,將他介紹給漢王劉邦,劉邦任命他為都尉。周勃對此非常不滿,他對劉邦說:「我聽說陳平在家時,不是個正經人。在魏王和項羽那裡,都不為人所容,只不過是走投無路後,才跑到我們這裡混飯吃的。現在大王卻對這種人委以重任,恐怕不妥吧!」

劉邦聽了這番話,也頗為惱火,就把魏無知叫來,罵了一通。魏無知辯解道:「我說他行,指的是他的才能,您要瞭解的是他的品行。現在如果有像尾生那樣講信義,像孝己那樣有德行的人,但對您現在的事業沒有什麼幫助。您怎麼不去用他們呢?」劉邦認為魏無知說得很有道理,隨後,便任命陳平為護軍中尉,各路將領都受他監護。後來陳平果然妙計頻出,甚至有些計謀,都不是正人君子能想出來的,看起來非常卑劣。然而當時處於戰爭的非常時期,為了達到目的,往往不擇手段,結果這些計謀,無不大獲成功,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後因功被封為右丞相。

古人深諳「用人不求全責備,論大功不錄小過」的用人之道,從而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交友之道,同樣也應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為基礎,學會相互體諒、寬容與尊重。古人要求君子做到「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我們為人處世,也不可過於自命清高、百般挑剔。只有識大體、重大局,不吹毛求疵、求全責備,才能廣交朋友。

有一位大師說:「能夠容忍別人的小節,揚長避短,才能成就大事。如果一個人做事斤斤計較,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終究成不了大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若求全責備,恐怕這世上無一可用這人,也無一可做之事。一個人有多大的度量,就會有多大的成就。」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