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洋教授流連中國農村37年 揭示「殘酷真相」(組圖)
斯坦福大學的教授羅斯高(Scott Rozelle)(網路圖片 以下皆同)
【看中國2018年6月27日訊】他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在美國他處於上流社會,無數光環加身,是名副其實的社會頂級精英。可他卻在50年前就開始學習中文,更是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跑遍了中國各地的農村。他這「處心積慮」的究竟是想幹什麼?
最近有一位美國老人揭示了中國農村社會貧窮的根本原因,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這個人就是羅斯高(Scott Rozelle)一個滿頭銀髮、年過六旬的美國老人。
這是一個比中國人還擔心中國發展的美國人,從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就長期駐紮在中國廣袤田壟,要令貧困鄉村脫胎換骨。
而他本人可不是個簡單人物。本科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在康奈爾大學,之後任斯坦福大學教授,是美國響噹噹的發展經濟學家
一身光環籠罩但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中國農村,足跡幾乎踏遍中國大陸的所有農村。羅斯高為何與中國農村問題槓上了?因為他發現,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高速發展,卻一直處於「中等收入陷阱」中。
根本問題就出在,中國農村受過高中以上教育佔比太低。
先來看看羅斯高在中國調研十年發現的一些驚人數據:在北歐、加拿大、美國這些高等收入國家的勞動力平均每4個人裡就至少有3個高中畢業而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每3個勞動力裡只有1個人是高中畢業。
而中國的高中受教育程度是所有中等收入國家裡面最低的,甚至比南非還低。4個中國勞動力裡只有1個上過高中。
雖然中國城市孩子上過高中佔93%,然而,中國農村孩子只有37%走進過高中的校園。然而更嚴重的是中國城市戶口僅佔總人口的37%左右,再加上計畫生育等原因,實際只有24%。絕大部分孩子還是在農村生活。
鄉村與城市的教育兩極分化和上世紀80年代的墨西哥完全一樣 。80年代的墨西哥與韓國經濟增速和產業結構幾乎一個起點但到90年代後,兩國的差異就越來越明顯問題出在哪兒?
韓國幾乎100%都接受了高中教育,成功地從中等收入陷阱畢業。20年前在工廠幹活的那些人已經徹底轉型從苦力變成了白領。
但是,墨西哥呢?大量文化水平不足的勞動力只能打雜工,或者跑到美國甚至違法犯罪,引起社會動盪。導致墨西哥這麼多年仍然是中等收入國家,這恰恰是羅斯高最擔心的問題隨著中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流水線作業的逐漸撤出,體力勞動者將無以為生。
為了尋找解決中國這一問題的辦法,他去了175所中國的初中對20000名學生做了一個大調查。隨後又去了農村小學做調研,結果發現導致農村孩子教育程度低的三大殺手。
一、營養不足,影響智力發展
貧困農村兒童的食物仍以米飯、麵條、饅頭為主。肉類、水果和新鮮蔬菜攝取嚴重不足,他大膽地向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個建議,給農村孩子提供維生素片。這是提供鐵元素和其他礦物質安全有效又非常便宜的方法。他說:「如果上述方案能夠實施,中國農村兒童的營養問題,將很快成為過去。」
二、農村的學生大都存在健康問題
在農村有27%的孩子貧血,體質虛弱、認知能力下降學習的時候無法集中注意有25%的孩子近視卻沒有眼鏡,上課看不清黑板,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
還有33%的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影響身體發育。
這些問題的存在孩子們怎麼做到專心學習?
三、家長不懂教育
在中國從分娩期前四個月到出生後農村裡缺乏足夠文化刺激的嬰幼兒與在城市里長大自小和家長玩樂互動的嬰幼兒兩者之間在智商上的差距,從四歲開始便已經顯現了我們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個起跑線,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早得多。
他認為最嚴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孩子的認知能力低下。
諾貝爾獎獲得者James Heckman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國家和家庭,投資0到3歲的孩子,回報率是最高的。
在0-3歲,你投資1塊錢有18塊錢會回來;3到4歲,投資1塊是7塊錢的回報;小學是3塊錢;大學裡投資1塊錢是1塊錢的報酬;成人則是負的。因此,我們的認知和IQ 90%是0到3歲的發育決定的,到了3歲,基本上我們的腦子已經定型了。
因為錯過認知和IQ最佳發育階段,一半農村孩子智力發展緩慢。
40年前,中國農村孩子長大之後可能就是做一個農民種莊稼。這可能不需要很高的智商,而現在中國農村孩子長大後可能要進城打工,在一個流水線上做工人也可能不需要很高的智商,但是以後不一樣啊,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肯定是越來越高。而當一個人的IQ低於90時,很多工作是他無法勝任的。
他呼籲讓媽媽留在農村,國家和政府可以每年拿出部分資金做小學裡的健康項目、養育項目。然而,就是因為這些驚人的數據和觀點,9月的一次公開演講羅斯高把自己送上了風口浪尖。
類似的演講他做過五六十次
而這次卻因為這些論調觸動了人們敏感的神經,
「63%的貧困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
「外出打工的母親回到家中」
引起一片嘩然。
輿論甚囂塵上他卻冷靜地表示: 「希望大家去懷疑我們團隊的結論,希望他們認為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他只是在拋磚引玉,希望中國學界也能出現一些關心農村教育的公開調查研究。
很多人不理解一位美國聲名顯赫的發展經濟學家為何要頂著巨大的壓力試圖解決中國農村的教育問題?他笑笑說:
「因為我想看到中國發展得更快!更好!」
不同於坐實驗室看數據的其他同行,羅斯高的工作場所是中國的廣袤田壟,陝西、甘肅、青海、寧夏……這個60多歲的老頭幾乎在中國農村度過了自己一半的人生。
他寫了300多篇關於中國發展的論文,每篇都依靠嚴謹的實驗和統計分析。他和青年農業經濟學家黃季焜聯合開辦的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在2009年到2012年的四年間向國務院提交了34份政策簡報。
從來都是拿到第一手數據實地做研究,因此羅斯高的學術水平在業界享有極高盛譽。因為他,國際認識了不一樣的中國農村。為了表彰他的傑出貢獻,2007年,美國農業經濟協會授予了他終身成就獎
如今60多歲的他依舊不停下休息他在中國人民大學開了一門「發展經濟學」課程只有一個條件:允許其他人去聽他的課,為的是把知識傳遞給中國的年輕學者。
他參與開辦的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下設「農村教育行動項目——REAP」,深入解決寄宿制小學的管理和營養資助貧困生上大學等等項目。
他把自己從一個學者變成了倡議者,將學術研究和推動政策變革、改善貧困地區結合在一起將更多心血放在了未來中國的整體發展上30多年來這位外國老人從年輕力勝到鬢髮漸白為中國教育殫精竭慮。
他常常說的一句話是:
「到中國是回家,去美國是探親」
可在改變中國教育這條路上遠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他去做研究時,常常因為外國人的身份遭到當地排擠,還有許多人質疑他。到2017年,距離他首次來到中國大陸已經整整33年了。33年裡,他用行動在一點一滴改變著中國。他說:也許,問題無法在一代中消除,但他微小的努力,一定會在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為一名經濟學家,他才是真正走出書齋到現實中改變真實世界的那個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