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怪談:一條540米行人天橋值17億(組圖)


這條540米的行人天橋造價「需要」17億850萬元。(圖片來源:政府網站)

【看中國2018年6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近年除了「大白象」頻現外,處處也出現不少「小白象」工程。路政署早前公布計劃,在元朗明渠上蓋興建長約540米、闊6米有蓋行人天橋,工程造價竟然高達17億850萬元,首度引起5大專業工程學會集體反對,因為這17億終究還是要港民「買單」。

《明報》報導,建築師學會本地事務部副主席解端泰表示,建築師學會、規劃師學會、園境師學會、城市設計學會和測量師學會均反對有關方案,質疑該天橋用處與成本不成比例,是5大專業學會前所未有聯署反對該項目。解強調,17億元是由全香港市民「買單」,因此港府必須保證用得其所。

據悉該方案是由元朗區區議員主動提出,並得到港府力挺。有居住在元朗的網民表示,新界元朗一帶有許多被形容為「特權階層」的原居民,只要家族生育男丁,就可按香港法律獲得丁牌與開發土地的權利,而他們實質上是參與「官商鄉黑」的勾當,不少原居民組織都具有黑幫背景,他們通過「套丁」等非法手法取得更多開發權與土地,成為「大地主」,逐漸變得無比富有,而他們擁有的人力財力,使元朗區的區議員代表等往往都由這些人出任。而這些人也具有親建制、親共背景,部分與僑聯會等親共組織關係十分密切,被港民稱為「鄉事派」。

不少鄉事派都擁有地產或建築公司,因此有網民指出,只要項目獲得港府批准,相當於17億建造公帑就會隨著這些公司中標、分判,從中獲取鉅額利潤,將港民的血汗錢納入囊中。

不少人指出,其中一個最突出的案例,就是2016年「橫洲風波」。當時由立法會議員朱凱迪當選立法會議員後揭露新界「官商鄉黑」(指政府、地產商、鄉事派及黑社會)勾結土地利益黑幕後開始引起社會爭議及關注。前特首梁振英疑與鄉事派因土地利益合作,最終導致2012原定於橫洲北部33公頃棕地興建的17,000公屋單位,轉向發展橫洲南部5.6公頃的綠化帶,並減至興建4000公屋單位。此舉不但違反保護環境的規劃原則,也令位於綠化帶的3條非鄉事派原居民的村子須拆遷。當時,朱凱迪受理村民求助後發現,政府原定計劃發展的棕地範圍中有土地屬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所有,用於經營停車場及貨櫃場。其後9月17日公佈的政府文件中更披露,梁振英親自主持兩個橫洲工作小組,而小組曾2次向地區鄉事領袖「摸底」。


梁振英曾引發的橫洲風波,令3條非鄉事派村子土地被收。(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梁振英上台後 區區都有「小白象

除了元朗區外,其他各區也有類似的「小白象」工程。港府去年4月曾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建造一條連接西九文化區藝術廣場及圓方廣場的行人天橋,當中一條長約69米的天橋主段竟須花費2.9億元,即每米長度造價達420萬元,後來在公眾極力反對下才暫緩有關申請。

此外,2015年建制派區議員丁江浩曾提出在北角興建避雨亭,該避雨亭設計奇異,底部石墩「十分巨型」,高及成人腰部,闊近1米,被北角市民批評不但無法擋雨、還阻擋道路,最終項目中止。

2015年,港府擬在元朗區興建30個單車停放位置,期向立法會申請的預算竟達310萬元,即每個單車位造價超過10萬元,事實上每個單車位的結構僅是一個釘在地上的倒「U」型的鐵柱。最後在民間一片質疑聲音下,當局才表示「預算多了」,並指「願意作出調整」。

2016年,前任特首梁振英曾執意推行「18區社區重點項目」,其中包括擬耗資逾5000萬元在觀塘區興建「3D音樂噴泉」,被民間批評浪費公帑及社區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工程往往與建制派議員或人士有關,實在難以令人不猜想背後的利益關係。

本文留言

作者鐘靈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