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晶元爭奪戰落幕 群雄逐鹿嚴防中國資本(圖)


東芝晶元業務歷時五個季度的多方競購,終於交割完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8年6月6日訊】6月1日,圍繞東芝晶元業務歷時五個季度的多方競購,終於交割完畢塵埃落定。就在十幾天前,這樁收購還因為反壟斷審查問題而前途莫辨。

交易對價最終鎖定在2萬零3億日元(約186億美元)。與此同時,東芝集團通過交易安排仍掌控交易後東芝存儲公司(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40.2%的表決權,加上另一家日本股東豪雅(HOYA)掌握的9.9%表決權,日方最終持有東芝存儲公司50.1%表決權,超過其他境外股東合計持有的49.9%表決權。這是達到日本政府和東芝集團最佳預期的一個結果。

東芝正面臨1949年上市以來最艱難的時期。這場史無前例的財務危機,在其2006年開始投資核電業務時埋下伏筆,2015年被曝持續八年的財務造假醜聞,以及2016年西屋核電暴露債務黑洞並最終走向破產,連續重拳將這家電子工業巨頭推入摘牌下市的險境。為了自救,東芝只得變賣資產填補債務窟窿,在相繼賣掉家電、電視和醫療業務後,又不得不將斷臂之劍砍向了核心資產——半導體業務板塊。

東芝半導體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擁有世界存儲器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快閃記憶體晶元業務。2017年2月,東芝向市場放出剝離快閃記憶體業務,成立子公司東芝存儲公司並出售其多數股權的消息。

消息一出,立即引來各類資本競逐,韓國晶元大廠SK海力士,美國半導體巨頭美光科技、硬碟大廠西部數據、快閃記憶體晶元用戶蘋果公司,以及臺灣精密電子製造商富士康等產業鏈上的重要玩家,紛紛拋出橄欖枝。在此後的大半年時間裏,幾方勢力圍繞競購標的展開多輪博弈。

在存儲器領域,韓國和日本公司長期把持市場頭一二把交椅,中國的存儲器產業近年才從零起步,但在日方對中資的排斥之下,東芝半導體交易最終與中國資本無緣。

2017年9月,交易最終花落以美國貝恩資本主導的日美韓財團聯盟,此後東芝陸續向相關國家政府提交反壟斷審查申請。中國商務部於2017年12月開啟針對該交易的反壟斷調查,五個多月後予以放行。但這個審查耗時超過了東芝的預期,致使其收購交易合同超過了截止期限。

「(東芝)終於擺脫了危機狀態,重新站回到起跑線上。」2018年4月1日新上任的東芝董事長兼CEO車谷暢昭如是描述東芝的現狀。時隔四年,東芝的財報業績終於扭虧為盈。這艘百年工業巨輪,在近一年來對剩餘資產和業務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組,整合為能源、基礎設施、存儲設備和工業ICT(信息和通信技術)解決方案四大子公司,開啟了一個名為「NEXT計畫」的重生之旅。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