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芯片业务历时五个季度的多方竞购,终于交割完毕。(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8年6月6日讯】6月1日,围绕东芝芯片业务历时五个季度的多方竞购,终于交割完毕尘埃落定。就在十几天前,这桩收购还因为反垄断审查问题而前途莫辨。
交易对价最终锁定在2万零3亿日元(约186亿美元)。与此同时,东芝集团通过交易安排仍掌控交易后东芝存储公司(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40.2%的表决权,加上另一家日本股东豪雅(HOYA)掌握的9.9%表决权,日方最终持有东芝存储公司50.1%表决权,超过其他境外股东合计持有的49.9%表决权。这是达到日本政府和东芝集团最佳预期的一个结果。
东芝正面临1949年上市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场史无前例的财务危机,在其2006年开始投资核电业务时埋下伏笔,2015年被曝持续八年的财务造假丑闻,以及2016年西屋核电暴露债务黑洞并最终走向破产,连续重拳将这家电子工业巨头推入摘牌下市的险境。为了自救,东芝只得变卖资产填补债务窟窿,在相继卖掉家电、电视和医疗业务后,又不得不将断臂之剑砍向了核心资产——半导体业务板块。
东芝半导体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拥有世界存储器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闪存芯片业务。2017年2月,东芝向市场放出剥离闪存业务,成立子公司东芝存储公司并出售其多数股权的消息。
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各类资本竞逐,韩国芯片大厂SK海力士,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硬盘大厂西部数据、闪存芯片用户苹果公司,以及台湾精密电子制造商富士康等产业链上的重要玩家,纷纷抛出橄榄枝。在此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几方势力围绕竞购标的展开多轮博弈。
在存储器领域,韩国和日本公司长期把持市场头一二把交椅,中国的存储器产业近年才从零起步,但在日方对中资的排斥之下,东芝半导体交易最终与中国资本无缘。
2017年9月,交易最终花落以美国贝恩资本主导的日美韩财团联盟,此后东芝陆续向相关国家政府提交反垄断审查申请。中国商务部于2017年12月开启针对该交易的反垄断调查,五个多月后予以放行。但这个审查耗时超过了东芝的预期,致使其收购交易合同超过了截止期限。
“(东芝)终于摆脱了危机状态,重新站回到起跑线上。”2018年4月1日新上任的东芝董事长兼CEO车谷畅昭如是描述东芝的现状。时隔四年,东芝的财报业绩终于扭亏为盈。这艘百年工业巨轮,在近一年来对剩余资产和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组,整合为能源、基础设施、存储设备和工业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四大子公司,开启了一个名为“NEXT计划”的重生之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