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如蔥?且看今天的房子已經砸碎多少夢想(圖)
房價已成為中國經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Getty Image)
【看中國2018年6月3日訊】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記者問起他怎麼使用這筆錢時,莫言說:「我準備在北京買套房子,大房子,後來有人提醒我說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5萬多元一平方米,750萬元也就是120平方米。」
2015年,屠呦呦在家中通過電視得知自己摘取諾獎的消息。獲獎的300萬獎金會怎麼使用?面對記者的問題,屠呦呦開玩笑地說,「這點獎金還不夠買北京的半個客廳吧?!」
轉眼時間跳躍到了2018年。最近在深圳一個樓盤採取「政府主管部門+公證處」監督抽籤的形式開盤,購房者先交500萬誠意金才有資格參加搖號,有1/4的概率搖到號。房子均價3000萬/套,一90後小夥搖到一套最便宜的,1700萬,坦承自己還沒有工作,是父母給出的錢。
全國開啟「抽獎買房」模式,最早於去年5月在上海宣布實施,現在是深圳,預計或者已經實施的是接著在南京、長沙、成都、武漢、杭州、西安等二線省會城市也會採用。
這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形勢下,瘋狂的房價。戶籍、社保、限購、排隊、搖號、上調貸款利率、提高首付、設置限售期……這些一個接著一個的調控措施,本想限制熱錢流入房產市場,卻無論如何都無法遏制有錢人買房子的熱情。
今年4月,海南提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措施:非本省戶籍五年社保、首付七成、限售五年。瞬間,預估有7000億炒房資金被套。此前類似的調控政策在全國多市出臺,同樣沒能抑制住房價的洶湧上漲,越控越高。
炒房者南征北戰,借我們的鄰居要搞經濟建設之機,北下丹東,一個月時間把這個東北中等口岸城市房價推漲了53%,以至於當地政府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樣經濟不太景氣的轄區竟然也需要限購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能在京滬深買得起房子的,不管在哪個時期,一定都是有錢人,或曰社會精英。連莫言後來也真的拿他的獎金在北京五環買了一套房子,還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大。
於是對於普通中產階級,出現一種怪象,就是住著一套價值千萬的房子,卻不得不省吃儉用,還要揹負動輒幾百萬的債務。這種情況用經濟術語叫居民債務槓桿在加大。
大魚已過知天命之年,自忖是萬萬不敢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揹負幾百萬上千萬的債務了,饒是我口挪肚攢幾十年,現在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是這一生不可承受之重。同時,我也相信,買這些千萬以上的房子的中產階層,以後有幾種可能:
一是天下掉餡餅,收入突然提高了幾十倍,短期償清了這筆債務;
一是找個現在沒能搖到號的買家,把自己的房子加價賣給他;
還有一個就是自己成了接盤俠,用全家的收入逐月還貸,還到不再欠銀行為止,還到自己毛干爪淨,破產為止。一個月拿出幾萬塊錢還,也要還幾十年呀,真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這些,都可以叫有錢人的苦惱。
還有一種極端情況,就是一夜之間,錢突然變成了紙,人們帶著一後備箱的錢去換回一口袋大米……這個時候那幾百萬房貸不過是幾百斤大米錢,可以輕鬆還上——不要以為這種事情沒有發生過,50年代的中國,90年代的蘇聯,後來的辛巴威、委內瑞拉、阿根廷都曾經有過類似的先例。
通常人們都會相信,中國更多的是吃瓜群眾,搬著小板凳坐下來看這場已經上演許久大戲,到底什麼時候落下帷幕。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建設,老百姓如今的住房條件已經得到了長足的改善,多數人不會參與到這場炒房運動中去。沒有群眾基礎的熱錢流動,也不會激起太多吃瓜群眾心中的波瀾。
當中國的房子已經被賦予了金融屬性的時候,我們看看,這一場顛覆目前為止一切經濟學規律的鬧劇,會以何種形式收場?
馬雲說8年後房子如蔥,且看今天的一套房子已經砸碎了多少中國年輕人和中國經濟騰飛的夢想?
一、內需
我們喊了提振內需最少有20年了,這說明高層很早以前就知道經濟發展的原生動力是內需。當下的內需是什麼情況?小民沒有太具體的數據,但這些感觀印象是大家都有的:
網購網銷這種新經濟形勢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店舖銷售方式,不能適應這一變化的傳統店舖紛紛倒閉,街上店舖出租出兌的越來越多;與此同時,宅男奼女越來越多,連吃飯都可以由外賣一併解決。
房子、醫療、教育成為家庭消費主體,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即恩格爾指數下降到歷史差不多最低位。想提振內需?房子、醫療、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抑制內需的作用。
一個感冒可以讓一個中產階層返貧,一個孩子在幼兒園打架引發一個副書記落馬、成為全國熱點,一百年的工資不夠買下當地一套房子,這些社會聚焦的新聞告訴我們,「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新三座大山對內需起到了很好的「釜底抽薪」的作用。
只是內需這碗湯還冰涼,根本就不用「止沸」,喊了20多年的提振內需,至今已到黔驢技窮時。這一定是有什麼地方出現問題了。
主要的根源還是在房子上。這越來越成為一個燙手山芋,不但沒有捧著捧著涼下來,反而越來越熱了。不要以為這是咄咄怪事,因為幕後一直有一隻食利的黑手在推動著給房子加溫。
也不要以為現在搶幾千萬一套房子的人是傻瓜,很可能當吃瓜群眾一無所有時,他們至少還有一套富余的房子在那裡。
二、投資
這是一個和去產能很矛盾的話題。任大炮說過一句比較實在的話:過去我們在課本上學過經濟危機,說外國那就是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給吃瓜群眾喝,我們現在是把一部分人的牛奶倒掉,然後賣自己的牛奶。術語叫什麼什麼側的改革。
當我們的鋼鐵向外傾銷受到抵制時,我們會採用把鋼鐵製成微波爐或者轉道第三國向外接著賣。當高端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時,傳統產業還要活,還要保就業,國內的過剩再投資顯然需要抑制。
帶路政策打開了向外投資的渠道,人民幣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從伊朗到非洲,從哈薩克斯坦到美國,到處都能看到中國的身影。
根據發改委數據,2003-2016年間,中國對外投資複合增長率是35%。然而,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結束了多年以來的快速增長,2017年同比下降30%。幾個因素正在制約中國的對外投資:
1、中國外匯儲備下降,這和貿易逆差順差關係極大,後面還要提到。
2、外面的投資環境不斷惡化,不管是中東亂局,還是美國幾次終止中企對美企收購,都加強了投資難度。
3、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淨債權國,但投資收益常年為負。一系列打水漂的投資甚至被懷疑是家賊外鬼在謀財做套。
4、有的企業與其說是對外投資,不如說是資金外逃更恰當,因為要經過外匯管控這一渠道,間接套匯等於是薅國家羊毛。
從中可以看到,哪裡都有腐敗的影子,金錢永不眠,那只撈錢的黑手也沒停歇過。
三、外貿
人民幣的升值讓外貿企業苦不堪言,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很久了。我們看很多上市公司在披露年報時都會有一個匯總損益,這個項下經常是一筆巨額損失,有的甚至要吞噬掉一個企業一大半的利潤。
這次中美貿易摩擦,人們不知道將走向何方,但中國不可能再保持以往的貿易順差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人們認為,中國的外貿並不依賴美國,這可能是對的;但同時也要想到,當年朝鮮戰爭時怎麼說「抗美援朝」?其實抗的是多國部隊嘛。今天的貿易摩擦也一樣,美國後面是和它價值觀相同的一系列國家。
貿易戰一開打時,看到我們給幾個省份下文件讓種大豆來防止將來可能出現的「豆荒」,我就納悶了,美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不到1%,農業產值僅佔美國經濟1.2%,這是誰出的主意拿大豆和美國較量?趕到後來又拿高粱說事兒時,我就不懷好意地笑了,看起來我大茅台還得漲價,酒原料高粱漲了嘛,茅台不用美國高粱,別的中國酒廠還用,這回是別的酒帶著茅台漲。
上面是我們經常說的保持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現狀,而中國真正的軟肋並不全在這裡,這一點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玩資本都是高手,看得很清楚。中國的軟肋在債務、外匯和畸形經濟結構,房地產又在其中起了極壞的作用。
四、債務
大魚有位同學是東北某小城市的金融辦主任,副市長級,48歲就猝死了。他在臨終前幾天還在和大魚倒苦水,說正在張羅發政府債的事情,這關係到他們所在市所有公務員和老師工資等等一系列財政支出有沒有著落的問題。底下的老師一旦被欠薪欠獎金會鬧事,可老師們可能真不知道,財政空空、上級不撥款的話,債發不出去,只有欠薪一條路。
基層公務員們可能也不知道,他們拿到手的工資和獎金,政府可能是已經把30年後的錢都透支出來了,現在不要說還本,連付息都要靠賣地、給還賺錢的企業加碼稅費,那個全國討伐的藥酒被當地政府大力支持,這就是背後的內在原因。
早在2014年,中國的地方債就已突破24萬億,其規模已經超過了德國GDP。而現在,包括地方政府債和城投債在內,中國債市總量已達到了76萬億元。
從2017中央財政收入的角度來看,在全國36個省市(港澳臺除外)中,僅僅只有6個省市是財政盈餘,盈餘總額約為3萬億,而其他31個省市的財政虧損總額則突破了5萬億;這其中的財政缺口已高達2萬億。
五、外匯儲備
一個數據是,在2016到2017的人民幣貶值、資金外逃狂潮中,中國的外匯儲備從4萬億跌破了3萬億關口。現在雖有回漲,但代價很大。並且,目前3.1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外債水平已經達到了約1.8萬億,也就是說,實際上能夠使用的外匯儲備也就1萬億略多一點。
外匯儲備是人民幣之錨。當失去這個錨定的基礎時,只剩下最後一招來解決通脹,那也等於加大了鴉片的吸食量,即用國家強制力(槍本位?)來印鈔,這樣的先例辛巴威、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等不少國家都幹過。蘇聯盧布和朝鮮幣都重新發行過。所以,外匯儲備是國家經濟的命根子。
當網上小粉紅講中國應該拋售美國國債和賣出美元來應對「陰險的美帝」時,可曾考慮過上述佔美國體量微不足道的財富能產生多大的能量?請參見大魚以前的文章《美國欠著那麼多國債,是不是窮成了叫花子?》,裡面詳細講述了經濟學上的國債和老百姓以為的債務之間的巨大區別。
六、儲蓄
這是一個很扎心的問題。今天在我們這個曾經全世界第一的儲蓄大國,除了保守一點的、上歲數的老年人外,恐怕已經沒有多少中國人有太多儲蓄了。1998年到2008年,儲蓄率逐步震盪上升。而從2008年到2015年,儲蓄率則呈現逐步下降之勢,統計數據顯示,到2015年已經跌到了13%。
央行最新發布的4月份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住戶存款大降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這也成為一個歷史拐點,意味著中國以往高儲蓄率的榮光已經不再。
事實上儲蓄率高,本身就是一個國家的居民沒有安全感的體現。一個手術可能讓你返貧的社會,你敢不存一點錢備不時之需?現在即使這一點錢也在縮水,因為伴隨著國家去槓桿的政策,居民自身的槓桿無可置疑地要加大。
宏觀上說,中國的銀行、政府和企業現在負債率太高,特別負債率最高的是房企,國家要去槓桿。去的過程也即主要手段就是,政府賣地,房企買地,把天價的房子賣給居民。這中間,政府緩解了債務,房企得到暴利(按任志強的說法主要是為政府打工了),同時居民的負債率提升上來了,錢都提出來買房去了,還要欠貸款。年輕的是月光族,年老的把一輩子積蓄給孩子買房——這種情況下儲蓄率不下降才見鬼了。
這是一個政企債務轉移到居民特別是房奴身上的過程,不少人是集全家的財力湊夠一套房子首付的,這個過程中,居民失去了最後的生活屏障——儲蓄。
結語
可以說,中美的貿易摩擦就是在上面背景下發生的。川普(特朗普)做為一個老牌帝國的代言人,精準地抓住了中國的軟肋。在中國喧囂一時的中興、晶元、大豆……然,其志根本不在於此,所以怎麼談也談不攏。說到底,是中美雙方價值觀不能兼容的問題。
「人必自辱,然後人辱之。」能找到裂縫才好下蛆做文章,而中國一套動輒上千萬的房子,砸碎了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中國年輕人的夢想,就是最大的裂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