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本大撤退!中國經濟的最大灰犀牛已到來?(圖)
(公有領域 Pixabay)
【看中國2018年5月27日訊】全面撤離!停工停廠!
前不久,又一世界級巨頭公司宣布撤離中國!
這就是深圳的奧林巴斯,曾經的15000人大廠,如今只剩下1500人!
奧林巴斯作為日本乃至世界精密、光學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自19世紀80年代末進入中國。公司位於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北區,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達2億美元。深圳奧林巴斯最高峰擁有員工15000多人,出口額過4億美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高端製造業企業。由於近年來奧林巴斯逐漸將中國訂單轉移到越南工廠,目前深圳工廠僅剩下1500人。
無錫尼康、蘇州日東電工、深圳三星通信......外企上演大撤退,近年以來頻頻上演!
我們不禁要問了,外企當年爭著搶著要來中國的外企,為什麼現在卻競相出逃、停工停廠呢?
1、
當然,外企的全面大撤退,與自身業務結構調整、市場的競爭激烈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自身優勢在喪失,過去那個賺便宜錢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
過去,為何外企蜂擁而入?
首先,為了「GDP」高增長,為了吸引外商,我們給外企開出了「超國民待遇」,優先享受土地稅收優惠政策,地方政府更是敞開懷抱、熱烈歡迎,即使高污染、即使高能耗、即使高危害,只要能為政績做出貢獻,一樣可以無底線迎進來。
除了政策紅利之外,外企來華,還可享受超級便宜的勞動力。比如一個iPod的生產,163美元被美國拿走;26美元屬於日本,大部分歸功於東芝的硬碟;而中國呢?
3美元而已!
大量的製造業工人在血汗工廠揮汗如雨,拿著最低的工資、幹著最辛苦的工作,卻又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
外企能賺大錢、GDP高增長,一舉兩得、合作共贏!但是這背後,是我們所付出的犧牲環境、犧牲人力犧牲資源、犧牲民企發展空間的巨大代價。
然而,美好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我們的生存環境以及產業格局的需求,已經不允許我們以擠壓自身的代價來讓外企賺大錢,於是,外企的種種政策紅利已然取消,享受不到特別優待了。
2008年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施行後,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原來執行的再投資退稅、特許權使用費免稅和定期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面臨取消。
除此之外,我們所依賴的人口成本優勢已經喪失。
今年年初,新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指出,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已趨近美國。不僅人均工資水平年漲幅位列全球第一,達到了8%,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均工資水平更是遠超東南亞國家,人均成本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
而且在房價狂飆、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企業的生產成本更是直線上升。
目前,高房價、高地價所帶來的土地成本,已經成為企業的不能承受之重。美國工業用地地價僅為2萬美元/英畝,相當於2萬元人民幣/畝,如果按照中國現在許多縣城工業用地100萬元/畝算,是美國的50倍。
高房價已經抬高了營商成本、炒房熱更是形成了擠出效應。當四成上市公司利潤,比不上深圳一套房時,既然靠炒炒房子、金融套利就可以賺大錢,要是還在費心思本著工匠精神搞製造業、冒著風險攻堅核心技術,已經顯得很不合時宜。
於是,我們看到,國內有頭有臉的製造業企業,其實都開始搞起了地產或者金融項目,所以美的地產、海爾地產、聯想地產等紛紛出現。
錢是最聰明的,它會自動流向利潤豐厚的地方,資本用看似最合理卻又最無情的方式在攫取著越來越小的蛋糕。
比如蘇州,作為媲美深圳的另一個中國製造業之都,曾經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聚集地。耐克、阿迪達斯、聯建、宏暉、飛利浦、普光、華爾潤、諾基亞、紫興、希捷、及成.....個個都是聲名赫赫的世界名企,在蘇州曾經員工動輒上萬。
然而,這些當初蜂擁而來的外企,卻一個個紛紛向著東南亞打馬而去。
2、
然而,那個賺便宜錢的美好時代結束了,靠新動能增長的時代已經開啟了嗎?當外企上演大撤退了,中國的民營企業就能夠及時補位、更好發展了嗎?
破產跑路!自殺身亡!
最近,企業違約潮的消息刷爆朋友圈,無數曾經身家煊赫的大佬卻因為現金流斷裂、企業難以續命失蹤跑路,甚至走上絕路。
不難發現,導致這些大佬被迫跑路的重要原因,就在於負債高企、乃至無力償還,而民間借貸的高利,就是他們不能承受之重。
問題在於,如果能從銀行借到更便宜、更安全的資金,誰會去借高成本、高風險的民間高利貸呢?
歷來,中小企業都存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局。除了外企的競爭外,民企還要與有著天量貸款的國企基建競爭。由於「預算軟約束」的隱性擔保,國企輕易可以拿到大把的便宜錢,於是產生了「死而不僵」「產能過剩」的殭屍企業,沒對實體經濟幹出多少實質性貢獻,卻反而擠佔了大把的便宜資源。
而被寄予「經濟增長新動力」的民企,卻在融資市場上遭到了無情的歧視。
一名企業家心酸地描述了自己的貸款經歷——當他去銀行諮詢貸款的時候,銀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有房產嗎?相對於房產而言,公司的經營狀況和項目本身根本算不了什麼,即使你是喬布斯,擁有最好的手機產品,如果他在中國,依然是一毛錢也貸不到。
但企業的困境遠不止於如此,好不容易融到了錢,接下來,你還要面對高稅費。
目前,我國社保繳納的壓力已經非常之高。我國社保繳費率世界排名第一,繳費基數是鄰國的4.6倍。
據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的測算,中國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我國的社保繳費率在全球181個國家中排名第一,約為「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歐五國的3倍,是G7國家的2.8倍,是東亞鄰國的4.6倍。
當我國民企的平均利潤率僅僅約為10%時,如何能夠在承擔如此重的稅負,養活這麼多人的前提下,還能賺到錢呢?
於是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要麼做出與外企一樣的選擇,將工廠遷移至國外;要麼把實業交給國家,讓別人來經營實體企業,自己也加入輕資產、炒泡沫的行列之中。
3、
企業告急!實體告急!
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之時,我們的實體卻發出了這樣的危險信號,一邊是外企的突然襲擊、全面撤離,一邊是民企的破產倒閉、違約清算。在大國博弈的激烈交鋒之外,這些,才是最能直接影響每一個人的頭等大事!
畢竟,一家企業背後就是千千萬萬人的就業崗位,就是一個地方的稅收來源、GDP增長來源。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出走、越來越多的資本撤退,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失業、越來越多的地方陷入蕭條;當實體經濟日漸萎縮、當企業難以承受賦稅之重,地方想要提振經濟、想要取得收入,勢必會重新轉向依賴房地產、重吹金融泡沫的老路。
海南的變節,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也許,中國經歷了十多年的房地產繁榮之後,真正的灰犀牛已經到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