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投機泡沫終將破滅,下一個機會在哪?(圖)
【看中國2018年5月26日訊】「全社會都要懂得,做生意是需要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前幾天,中國經濟頂層設計師劉鶴在金融防範重要會議上的一句重要講話,所有人都應該仔細學習和揣摩。
2018年中國金融防範會議大大小小開了不下數十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見金融泡沫的去化和轉移已經走到了非常關鍵的時期。而在這個時期下,無論是中國樓市還是股市,只要和經濟沾邊的市場,都會進入震盪期。震盪期之下,就是老百姓財富的收割,流失與增值的戰場。
其實,劉鶴這句話也正是指明了中國在目前的發展之路上的諸多問題,也揭明瞭接下來樓市要走的趨勢。那麼作為茫茫人海的一粒沙子的老百姓,在趨勢中趨利避害,避免被收割財富則是最重要的事情。
1、做生意是需要本錢的
做任何生意都是需要本錢的,大國崛起也同樣需要本錢,這個叫做「原始積累」。
原始積累在歷史層面上講,是通過暴力使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由此使貨幣財富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過程。
例如,英國早期原始積累通過侵略他國建立殖民地。而美國把這個事情做了個升級,就是通過全球化讓美元成為國際通用貨幣,通過鑄幣稅(印錢)收割全球其他國家的財富。當然,這只是獲取原始積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
還有一種較慢的方式,就是通過工業革命輸出生產資料。例如二戰後的德國還有日本,用工業製品源源不斷兌換廉價原材料來完成國家的原始積累。
那麼中國呢?
從歷史上看,中國沒有侵略基因,在初期也不具備工業意識,好像以上條件都不滿足。所以,我們走了一條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路,那就是依靠國內市場、人口紅利、廉價勞動力完成初期資本積累。這種方式看似血腥也並不高級,但的的確確撐起了中國改革開放前20年的經濟發展。
但是20後年,光依靠這種農業部門為中國的工業化提供積累的模式已難以為繼。
於是,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被迫仿效香港,嘗試通過出讓城市土地使用權,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從此開創了一條「以土地為信用基礎,積累城市化原始資本」的獨特道路。
這就是中國房價的開端。
至此以後,急劇膨脹的「土地財政」,幫助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積累起原始資本,成千上百的城市排山倒海般崛起,無論城市化的速度還是規模,都超過了改革之初最大膽的想像,從人類歷史的角度觀察,這樣的高速增長,只能用驚嘆來形容。
所以說,中國用這麼短的時間比肩世界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絕大部分因素源於一輪又一輪房價的暴漲。西方人到現在也理解不了,中國為什麼可以不通過戰爭和強工業革命就能完成如此規模的原始積累。
然而,問題出現了……
2、借錢是要還的
急劇膨脹的土地財政給第二次原始積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把所有城市成功地送進了城市化高速軌道,但代價是過度透支人民未來的勞動力。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在買房之後,都背上了房貸,成功地獲得了另外一個稱號——「房奴」。
不但如此,土地財政模式還帶來了很嚴重的社會病痛,例如,房子被變成投資品,拉大了貧富差距,佔用大量資源擠壓實體經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濟風險等等。當然,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土地財政被停用過好幾次,也就是每次調控政策出臺封死樓市的時候。
其實2016年起步的上一輪房價暴漲,在整個歷史階段,屬於第二輪原始積累的最後一波。
這次原始積累是為了《中國製造2025》服務的。但之前由於地方政府常年大力發展基建造成巨額債務黑洞,實體經濟又萎靡不振,所以只能再次以去庫存為由開閘放水,啟動土地財政收割財富。
但這次和之前不同的是,此輪調控之期,政府不止一次地提出了長效機制,提出了房地產稅。到現在為止,無論效果如何,都在不遺餘力的壓制房價,封盤保市。為什麼呢?
如果樓市還像以前充滿投機氛圍,中國經濟可真就完了……(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因為所有人都明白,這種模式透支了老百姓太多的未來,已經是強弩之末,它不再是未來彎道超車的資本。如果以現在的國情,再按照這個幅度啟動這麼一輪土地財政的話,中國經濟必將崩盤。
所以未來,中國樓市出現全面暴漲的概率為0,發展實體經濟,落實「一帶一路」,不斷減輕人民負擔,汲取他國財富供養被透支的人民才是重中之重。借下的,總是要還的。
3、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
創業投資有風險,股市投資有風險,甚至投資開個燒餅店也是有風險的。但中國用二十年的土地財政模式告訴了所有人,只要買房就穩賺不賠沒風險,所以房地產投資是畸形的。
其實,上輪去庫存的目的已經十分明顯,就是為了填補地方政府債務危機,鼓勵大家買房,把政府的槓桿轉移到人民身上,完成第二次原始積累。但是按照目前社會居民的高槓桿率,未來將不會出現全國全面上漲的行情,那麼現在的非剛需購房群眾,很大一部分已經被高位套牢。
至於是哪些城市,筆者之前的文章裡大都敘述過,但今天要給大家一個判斷依據。
在理性市場,買一個城市的房子相當於買一個城市的股票,那麼一個城市的潛力決定了這個城市的房價有沒有支撐點,而且在城市化紅利期是否能繼續保值增長。所以,作為城市投資者,你一定要判斷這個城市的潛力如何,之前二十年的原始積累用在了何處?是產業,還是基建,還是人才?
例如,上個月考察的重慶,雖之前被曝有地方債務黑洞,但它的大部分原始積累都用在了基建設施,去過重慶的人都知道這個城市的基建水平非常發達。那麼再加上3000萬的人口儲備,只要引進大型企業,城市創富能力就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它的城市產業規劃格局又和北京及其相像,人口逐步內流,多數CBD(中央商務區)的房價必然會持續上漲。
產業的重要性當然不用說,一個城市的產業決定了它的人才吸附能力。而未來誰能把握好《中國製造2025》裡面的產業類別,它將穩坐一線城市的寶座。
就以網際網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產業來說,一線城市中北京和深圳就完美地把握了這個時機,從而把上海和廣州甩在了身後。尤其是上海,現在很多媒體都在唱空上海,說上海涼了。一是由於高新產業的失勢,二是上海的排外文化相對其他一線城市較為嚴重,這兩者都導致了高端人才逐步外流,流入北京、深圳或者是杭州等地。
還有就是人才。「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這句話在目前的城市戰爭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第二次原始積累落定後,就是二線城市爭天下的起點,是大家拼實力的戰場。關鍵點在人才。
所以,大家會看到現在所有城市都在搶大學生,一是為今後產業升級做人才儲備,二是讓大學生們做接盤俠,用房產綁定勞動力,為城市崛起打基礎。這時候例如武漢和西安這些高校數量多的城市,優勢就特別明顯。
至於那些要產業沒產業,要人才沒人才,要基建沒基建的城市就別考慮了,對於他們來說,二十年的原始積累用在何處這是一個秘密。這些城市的房產投資風險真的很大,如果把家裡的六個錢包都投進去,那將是一場災難。
4、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實對於房產投資,有兩類人,一種是投機客,一種是投資客,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兩者的區別。
投機客通俗講就是炒房客,短期操作,通常是由一個帶頭人攜帶巨額基金一次性購置N套房產,瞬間哄抬一個片區的房價,巨額獲利後,解套拋盤給接盤俠。
他們信奉「博傻理論」,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找到願意出更髙價格的「笨蛋」,那麼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沒有「下家」現身的話,那麼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
而投資客在於長線投資,通常購買後把房子租出去,每月都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把未來每一期現金流用某種貼現率(比如銀行利率)進行貼現,得到的總和(即淨現值)就是房子當前的價值。
總的來說,投資買的是低估,而投機買的是情緒。
例如在股票中,分析一家公司的發展前景,這叫投資;但分析消息、政策對市場情緒產生什麼影響,市場會對消息、政策作出何種反應,這叫投機。說實話,投機就是做壞事兒,很多人跟風人云亦云買房,用情緒購房對賭行情是風險性極高的行為,結果很多人在被高位套牢後問怎麼辦?還能怎麼辦?花光所有積蓄、借錢撬幾倍槓桿玩投機,只能自己認栽了。
但投資筆者是建議的。因為按現在的行情,老百姓投股票看不懂,投理財動不動就有人卷錢跑路了,放銀行又會被通脹貶值,所以只能投資房產,至少跑贏通脹是沒問題的。
「做生意是需要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劉鶴用這句話作為會議的核心思想,意在讓所有人明白「種因得果,因果相報」是萬物輪迴的不二法門,也是中國治理的重要方針。希望在這種思維倡導下,未來的金融亂象,房地產亂象將會得到整治,所有市場都會回歸理性(有信心並相信嗎?)。
生活在這個時代,改變不了世界,就只能學會順應世界的改變。城市化是趨勢,新產業革命是趨勢,被割韭菜充當原始積累也是趨勢。
趨勢不可違,就要順勢而為,尤其是在買房這件事上,早比晚強,主動比被動強,不然其他人都要跑過來割你一下,時間長了,連被割韭菜的資格都沒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