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外資撤離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到底發生了什麼?(圖)

 2018-05-13 08: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7
    小字

外資撤離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到底發生了什麼?
圖為國內一家外資服裝企業的生產車間(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5月13日訊】4月27日,韓國三星正式關閉其在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網路設備生產企業——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並遣散了320人。

過往幾年,三星在中國的用工人數大幅跌落,其工廠也漸漸由中國轉移至東南亞。截至目前,三星在中國的用工人數不足3000人,而在東南亞地區的用工人數卻達到了14萬,比當年極盛時期的中國還多出4萬。

除此之外,三星去年在越南砸下的100億美金的投資,更是佔到了去年越南工業總產值的15%左右。

縱觀這十年,我們會發現,外資工廠從中國撤離已經變成了一種非常顯著的現象。而外資之所以大量湧入,得益於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所實行的進口替代戰略:以優惠的土地稅收政策與廉價勞動力吸引國際公司,促使它們將工廠搬至中國。

所以,當時的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取得纍纍碩果,主要來源於這兩種所有制力量的增長:本土民營企業的壯大和外資企業的湧入。

不過,隨著土地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對外資超國民待遇的取消,2008年以後,大量的工廠開始從中國撤出。

第一起引人關注的事件發生於2009年3月,耐克(NIKE)關閉了其在中國的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遣散了1400名員工,引發了當時大規模的工人罷工。

但相比於耐克,在2012年,另外一個運動鞋廠商阿迪達斯則做出了兩個頗有意思的決定。

一方面,它宣布將在中國新開1100多家分店,另一方面,它也宣布關閉在中國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將生產線遷移至東南亞的緬甸。

這兩個決定看似矛盾,卻說明瞭一個事實——中國的內需是這些外資企業需要的,但是各種成本的提高又讓他們被迫把工廠撤離。

人力的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製造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這項優勢正在慢慢喪失。

今年年初,新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指出,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已趨近美國。不僅人均工資水平年漲幅位列全球第一,達到了8%,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均工資水平更是遠超東南亞國家,人均成本是柬埔寨的4.3倍,越南的2.7倍,印度的2倍,印尼的1.8倍。

在這種情況下,三星、耐克與阿迪達斯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對於中國本土的製造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一種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倒逼機制。

眼下,有的企業開始將生產線搬至東南亞,有的企業則嘗試用機器人來替代一線的產業工人,而還有些企業,它們希望通過開發核心技術,升級產業來擺脫勞動成本的壓力。

有一次,我在深圳的一家外資企業做調研,公司負責人正要將自己的工廠搬去越南。我問他原因,他說了兩點。除了勞動力成本,第二個原因,東南亞各國效仿30多年前中國的做法,在吸引外資上給予了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

這種外資工廠的大規模撤離,對中國產業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在擁有2萬多外企的廣州,外企已佔據全市工業總產值規模的62%以上,在上海,外資則貢獻了全市2/3的進出口總額與工業總產值。而在蘇州和廈門,這項指標也分別達到了67%和70%。

同時,這些外資工廠也給中國貢獻了大約3000萬的就業崗位,若再加上相關配套的內資企業,這個數據可能要再翻兩倍。

中國經過40年的發展,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但是,外資的大規模撤離在未來的幾年仍將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景象,它們的離去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產業空間,也促使我們加緊反思該如何降低製造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稅收與營商環境的成本。

有人說,三星撤離中國,是因為在中國市場無法和華為、中興競爭。尤其是這家深圳工廠,主要是做通訊設備的,但在被華為、中興壟斷的中國市場,根本就接不到訂單,都是靠韓國那邊的訂單維持。

是的,華為、中興在中國市場有強大的優勢,但三星的撤離,主因並不是打不過華為、中興。為了更加全面瞭解撤離的原因,我們要從三星深圳工廠的歷史說起。

三星深圳工廠的建廠,是在2002年,一直從事電子產品的組裝,直到2013年,才開始轉型為通訊設備。

也就是說,韓國人五年前要麼是根本就沒想過搶佔中國市場,只是看重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組裝完設備後運回韓國。要麼就是腦子抽風,居然以為自己在中國的通訊設備市場可以競爭過華為和中興。這樣關乎到國家信息安全的設備,哪個國家不是只考慮自家的企業呢?

真相是,這次撤離是一場預謀已久的退出,並非一朝一夕的決定。

這是一場籌謀已久的退出

三星撤離中國的籌謀,從2012年就開始了。也就是在深圳工廠轉型的前一年,三星就已經在投資百億美元在越南建廠,到2018年,三星在越南已經開始了三家工廠,承擔了三星一半手機的製造。

這些年來,三星還在不斷考察,預備將生產線逐步遷往東南亞其他更為廉價的勞動力市場。這樣的撤離計畫,都是三星總部謀劃已久的。

隨著中國勞動紅利時代的結束,還有更多像三星這樣的外企,近年來都在計畫退出。有外媒曾經報導:「諾基亞關閉中國工廠,是中國對國際公司失去部分吸引力的最新證明,此前許多年中國一直是國際資本天空最亮的明星」。中國歐盟商會的一份報告稱:「在中國做生意的‘黃金時代’行將結束。」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這卻是每一個經濟體都必須經歷的階段。中國以全世界最巨大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曾經吸引了無數外企前來投資,共同創造了中國經濟奇蹟。隨著勞動力成本和稅負的增加,這樣的「黃金時代」不可重現。

外資的撤離,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巨大的。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據:「2017年,外資企業以佔全國不足3%的數量,創造了近一半的對外貿易、四分之一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五分之一的稅收收入。」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離不開他們。

外資撤離,請別再「中或贏」

這些年,最要不得的就是「中或贏」的聲音。不管是三星、東芝、諾基亞撤離中國市場,我們總能聽到這種的聲音。

想當年,這些外資都是我們敲鑼打鼓歡迎進來的,多少城市為了吸引外資曾經開出過競價般的優惠條件。到現在,變成了外資撤離我們敲鑼打鼓,為他們「鎩羽而歸」彈冠相慶。報喜不報憂,把一件壞事當成好事來宣傳,這是我們(我黨?)的一貫作風。

但在我們的產業尚未完成轉型之前,這些外企,還是能給我們解決至少4500萬人的就業問題(根據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

有人會說,那些撤離的外資都是低端製造業,走了就走了,正好騰出空間來我們搞房地產和高科技企業。

第一,不要看不起「低端製造業」,現在的中國,還有很多人離不開「低端製造業」。美國人的金融業玩得多牛,可川普(特朗普)上臺最想引進的,就是我們中國很多人現在看不起的「低端製造業」。人家為了讓工廠主們覺得有錢賺,開出了幾十年來最大力度的減稅政策。

但我們在「高速發展」的時候能否也顧及那些「低端製造業」就業人口?少一點狂飆突進,少一點急功近利,「你們走了一段彎路,對普通人來說,就是毀了一生」。

第二,我們的製造業轉型並非一帆風順。從最近中興被一個晶元搞得焦頭爛額可以看出,我們的製造業科技水平,離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

在這樣的技術差距下,外資撤離騰出來的空間,中國企業要多久能夠補上?

我們還有多少理由,在「中或贏」的歡呼中自我麻醉?

責任編輯: 華啟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