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失了這項能力,聯想注定只能「空想」(圖)


聯想,這家曾經的中國龍頭科技公司,已淪落到如此地步了(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4月28日訊】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恆指公司下月4日收市後將公布季檢結果,市場預料聯想集團(00992)藍籌地位或不保,近日又被美國指控涉間諜活動,股價昨創近7年新低,彭博數據更顯示,聯想為全球最差科技股。

我認為:柳傳志的「買辦」思維,正是導致聯想再無聯想能力的根本原因!

聯想走向墮落,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淪為全球最差科技股,或被踢出恆指也不意外。

聯想在柳傳志柳買辦的帶領下,走了一條「貿工技」的路線,直到現在,一直還停留在柳買辦流傳下來的志向——「貿」和「工」的階段,也就是主攻「貿易」和「加工」的,因此,聯想給人感覺就是一家組裝公司罷了。

在技術方面,聯想名不副實,毫無聯想的能力,可謂乏善可陳,實行的「買買買」的策略,PC和服務並購IBM,手機並購MOTO……所以,一直有人戲稱柳傳志式的「貿工技」實際就是「貿工買」的買辦路線。

買買買,能買來的並非什麼「高精尖」的,而是如雞肋的「邊角料」。聯想靠PC業務起家的,收購IBM的PC,是著實火了一把,加上有政府採購的大力扶持,聯想由此成為PC業務的全球老大。

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科技創新是永遠向前不停,這是最大的時勢,從PC互聯時代進入到移動互聯時代,PC業務的萎縮必然趨勢,這也正是IBM會把PC業務出售給聯想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看準PC業務已經走到頭了,該見好就收,賣個好價錢了,要不然就無人問津了。

進入移動互聯時代,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開始興起,沒有形成自己技術壁壘的聯想,不僅固有的江山PC業務不斷被蠶食,而且手機業務很難佔有一席之地。

聯想作為科技公司,雖然背景中科院,好像近水樓臺先得月,高精尖技術隨取隨拿,但是在柳買辦的主導下,在技術方面毫無進取之心,反而形成「並購IBM的PC業務」的柳式路徑的依賴。

於是在2014年1月30日,中國聯想集團以29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公司的手機業務。

事實上,毫無創新意識的聯想,收購的恰恰又是被淘汰下來的手機技術罷了,即使買到了新技術,也因為自己沒有科研團隊,而無法更新技術。而在移動互聯時代,更強調技術的研發,技術更新更是日新月異的,稍不跟上步伐,那就要慘遭血洗的,這也是曾經眾多國際著名品牌手機從此銷聲匿跡的原因。

而聯想恰恰喪失了科研創新的能力,因為一直在抄襲,沒有突破,所以搞手機,根本都沒搞起來,搞得很失敗。

總結一句話:聯想喪失了科研創新的能力,導致失去移動網際網路風口的機會。

一直以來,聯想少有自己DIY的「高精尖」、「黑科技」、「硬通貨」,基本都是靠OEM貼牌或ODM代工的。

而像華為這樣的公司,走了一條與聯想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線,就是強調技術研發,據稱,華為每年都會拿出利潤的10%用於研發。當然,華為最大賣點正是技術,厚積薄發,已適應時代之大勢了,不斷地向高端品牌市場拓展。而聯想則自恃有中科院的靠山,不思進取,無為而治,按照柳買辦乏善可陳的買辦路線,一路走到黑,直到現在依然無任何改觀,它很可能會像生命體一樣,漸漸消亡!

兩者的命運真是科技公司最好的寫照,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華為只能仰慕天之驕子一樣的聯想,也就是羨慕嫉妒的份。而在2008年,提供技術創新的華為首次超過了聯想,從此一騎絕塵遠遠地甩開了聯想,反倒讓聯想望華為之塵而莫及了!

關鍵原因是什麼導致聯想如此不爭氣?聯想背靠中科院,公私合營,有這個親媽慣著,同時,聯想陷入了柳傳志式的「買辦路徑」的依賴中,已經毫無進取之心,它的墮落也是必然的。

最近的中美貿易戰,我們可以樂觀估計,凡是被禁止的,我國一定都能研發出來的;凡是允許讓抄襲收購的,最後都會成為我們的軟肋。好好想想,中興、聯想,為什麼比不上華為、小米,原因很簡單的!就是缺芯,這顆芯就是技術創新之心。追求技術創新之心停止跳動了,那麼一家科技公司基本上死了!

結語

其實,自從聯想公司的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倪光南產生「路線之爭」,並且柳傳志的「技工貿」路線獲勝之後就注定聯想無法成為另一個華為,也注定聯想必然會缺乏想像,死於缺乏想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賈也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