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養孩子的善行(三)(圖)
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28)
教會孩子如何使用金錢也是在培養孩子的素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裡有一本珍貴的藏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於1818年寫成,作者卡爾•威特是一位清貧的牧師,他記述了弱智兒子在14歲以前的成長過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博士賽德茲說:「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在對孩子的嚴格教育中,教會孩子如何使用金錢也是在培養孩子的素質,這是直接關係到孩子一生中的發展和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
教兒子怎樣用錢
作者用錢來獎勵兒子,到兒子5歲時已經存了一筆數目可觀的錢,於是他開始教兒子怎樣用錢,也就是理財教育,這也是他培養兒子素質的重要內容。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他建議從少兒階段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因為越早效果越好,否則越晚將會越被動。
年少的孩子沒有固定收入,也沒有成熟的金錢意識,不知道怎樣管理錢,但卻有強烈的慾望去用錢。孩子很容易在用錢上出現錯誤,這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發展前途。所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培養孩子擁有將來所必需的能力,是每個家庭的基本責任和義務。
不會用錢的孩子,經常會濫用父母的錢;現在享用,以後付錢;只把錢看成是買東西的一種工具;沒有存錢積攢的習慣,花掉的錢比積攢的多;錢在被花掉之前,已經有過好多次的購買慾望;買東西時,把身上的錢花個精光;只在花錢時才有一種滿足感;輕易相信別人付出的承諾;不做計畫等。有的父母無償的給孩子錢,無限制的放縱孩子的物質慾望,這只能助長孩子的惡習。
而他給兒子錢作為獎勵,是為了讓兒子從小就學會怎樣有計畫的用錢,讓兒子瞭解勞動與報酬之間的關係,在兒子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一般孩子在3歲時就開始有獨立的自我意識,所以他在兒子3歲時開始對兒子進行理財教育,這和其他教育一樣,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素質。理財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學會攢錢或經商,而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幹的、健全的、真正的人,所以對孩子基礎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
首先,應該教會孩子誠實。這關係到孩子將來以一種甚麼樣的態度去從事錢財的活動,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和公眾對他的評價。如果孩子做不到誠實,就會給他的將來帶來麻煩,甚至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他給兒子講述一些能夠表現誠實品格非常有用的事實或書籍中的故事,在兒子頭腦中加深誠實的概念和不誠實的後果。
他也經常認真檢查自己的誠實標準,自己的行為會給兒子留下甚麼印象?自己是否在兒子面前講過一些有傷大雅的謊話?他通過日常的培養,幫助兒子形成了誠實的品格。在兒子上學後,他鼓勵兒子用自己內心的道德標準來判斷是非,在生活中面對艱難的選擇時要做到誠實、守信、積極進取。
其次,讓孩子懂的在金錢面前保持自尊。父母要給予孩子家庭穩固的感覺,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遇到各種問題時都應該徵求孩子的意見。另外讓孩子有成功的滿足感,經常給孩子增強自信心的機會,父母不要總是替孩子做決定,應該允許孩子自己選擇去奮鬥。他非常注意讓兒子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因為當孩子發現自身的價值時,會感到無比的喜悅,也會有發自內心的幸福感。所以他發現兒子的優點時,經常會給予真誠的表揚,這樣有助於孩子保持自尊。
最後,在理財教育中要讓孩子學會節儉。讓孩子認識每件東西的價值,不能無謂的浪費,也不能隨意破壞和消耗有價值的東西,教會孩子如何持家是非常重要的。他經常讓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經常和兒子一起討論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告訴兒子金屬、木材及紙張從何而來,讓兒子認識到這些東西非常有限。
他告誡兒子不能貪圖財物,因為財物雖然給人提供物資生活,但卻不能給人創造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他本身是一個簡樸克己的人,所以也將簡樸的作風教給兒子。因為孩子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如果主宰國家未來的是貪圖享樂、奢靡腐化的人,那麼這個國家將不堪設想。滿足感是簡樸的根本所在,他用「覺的足夠了就是足夠」的態度來教育兒子不要貪心,讓兒子時時記住「在所有的事情中,忠愛簡樸」這句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