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缺口將是地方政府未來債務主要來源

【看中國2018年1月28日訊】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週五表示,當下政府債務主要是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形成的債務,下一步政府債務主要是養老金缺口。多省養老金入不敷出,2020年很多省份吃完養老金老本,債務會快速增長。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末,全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4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逾1萬億元。去年至今,中央政府曾多次就防範地方債務風險表態,特別是要嚴防隱性債務風險。

劉尚希認為,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快速增長有一定的正當性。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使生產、生活和生態三個方面都出現了巨大的投資需求。這些需求一部分依靠民間投資、企業投資來滿足,但相當一部分需要政府直接支持。

他指出,當前人們對於控制債務風險存在一定的誤區,「對風險的認識更多地是‘微觀化’,也就是把政府當成公司、把財政風險當成財務風險。」而要控制債務風險,更應當引起重視的是經濟社會可能遭受的風險,也就是宏觀的公共的風險。

「對政府債務的定義不能簡單套用企業會計準則。政府作為公共主體,不僅負有法律責任,還有道義責任。」劉尚希說,現在看很多債務是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大量的是公共設施項目投資融資形成的債務,下一步可能更多的來自於養老金缺口。

「現在已經是多個省份入不敷出,到2020年很多省份老本都吃完了,到那個時候這個債務就會快速增長。這些是借債造成的嗎?它不是借債造成的,這是由於政府的制度安排造成的。所以,這種債務也可以說是一種制度性的債務,你的一種承諾。」他說。

在劉尚希看來,政府債務快速增長的風險有兩種,一是到期不能還的流動性風險,二是政府過度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對經濟形成拖累。而預算約束缺位是地方債務問題的本源。

「政府的行為是應當受預算約束的,而沒有預算約束自然就會心中無數,大家心裏沒底。」劉尚希表示,「因此,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從根本上來講就是預算約束缺位,而不僅僅是預算約束軟化。政府的行為,尤其投融資行為如果沒有納入到預算中來,而在預算之外,那說明我們的預算是不完整的。」

他指出,約束地方債務最需要的是資本預算、複式預算。他建議從某些地方政府入手開展資本預算試點。在他看來,目前基於「四本賬」的預算體系是各方既得利益妥協形成的結果。其表現之一在於,政府性基金預算尚未徹底歸入一般公共預算。

此外,劉尚希說,對債務風險的衡量需要跳出債務本身。「債務風險並非來自於債務本身,而是來自於對債務的使用。如果債務使用得當,可以獲得收益,那麼風險就是可控的;反之,如果債務使用不當,風險則不可控。」

劉尚希表示,從使用角度,可以將債務劃分良性債務和惡性債務。然而,目前判斷良性、惡性債務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指標作為工具。

「從全球來看,我們從債務本身出發設定的指標,比如債務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債務佔財政收入的比例,都沒能對債務起到真正的控製作用。利用這些指標設定的防線都是節節敗退的。」

本文留言

作者張曉添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