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王富滿(視頻截圖)
【看中國2018年1月12日訊】1月9日,一男孩在教室中頭髮和眉毛被風霜粘成雪白的照片引發關注。男孩名叫王富滿,是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力輝苗圃希望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王富滿和姐姐還有奶奶住在一處簡陋的土胚房裡,父親在外務工,每月只能賺2000多塊錢,四五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媽媽因為家裡太窮早已離家出走了。王富滿上學需要花一個多小時走4.5公里山路,當天氣溫零下9度,他的頭髮和眉毛沾滿了冰霜,像頂著一叢霧凇,臉龐被凍得通紅,雙手滿是凍瘡。
新聞曝光後,當地政府積極呼籲外界捐款,縣領導在第一時間前去王富滿家裡走訪慰問。共青團、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志願者協會等組織都在想青少年之所想,急青少年之所急,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倡議發起「青春暖冬行動」,為家庭經濟困難青少年、留守兒童送去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主流媒體和眾多網友都鉚足了勁地煽情:「這張照片與當年的大眼睛女孩一樣,感動了全世界。」「風雪再大,擋不住上學的道路;氣溫再低,熄不滅求知的熱情。」「願你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負!努力讀書,改變命運!」「你吃過的苦會照亮你未來的路。」……
「冰花男孩」吃過的苦到底能不能照亮他未來的路?但願如此吧。
「冰花男孩」(網路圖片)
當滿世界沉浸在煽情的感動時,卻掩不住有關部門的失責和中國教育的悲哀。為什麼孩子要冒著風雪走那麼遠的路去上學?為什麼學校爭取供暖卻一直未得到解決?為什麼總要等到慘不忍睹的現狀曝光後,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才傾巢出動地去走訪慰問,號召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如此做法恐怕不是真心實意關心人民群眾,而是十足的作秀。
昭通市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113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就有小學生13.87萬人、佔在校生總數近47%。面對「冰花男孩」,當地有位教師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首當年石徑遠,天寒地凍與君同」。可見在當地寒冬求學的艱辛是一個老問題。多年來,一雙溫暖的手套、一間暖和的教室,成為一撥撥孩子的渴望。
這些貧苦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他們不僅忍受著物質上的貧窮,還要忍受精神上的貧窮。「當我搬起磚頭時,我無法擁抱你;當我放下磚頭時,我無法養活你。」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留守兒童父母心底的無奈。據相關數據,截止2017年,全國共有留守兒童902萬。孩子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但這些折翼的天使在哭泣。
我們經常講,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100年前,同處烏蒙山區的貴州石門坎,是當時全國最蠻荒貧窮的地方。但是,在英國傳教士柏格理的帶領下,石門坎不僅有了足球場、雙語學校、中學、小學,而且使當地苗族人每10萬人中就有10個大學生,遠遠高於漢人每10萬人中有2.19個大學生的比例。然而遺憾的是,壹玖肆玖年以後石門坎又沒落了,1989年調查顯示:兒童失學率88%,因為貧困而接受救濟的家庭達高達98%,文盲率80%……
一個傳教士尚能把一個極度貧困地區的教育搞得風生水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竟沒有這個能力?可是,當我們看到祖國為非洲貧窮國家援建一座又一座漂亮的學校時,我們還能懷疑祖國沒有這個能力嗎?
我看問題還是出在教育的不平等,中國農村特別是落後地區農村的義務教育投入遠遠低於城市中小學教育的投入。有人寄希望於貧苦的孩子通過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可是,當你家徒四壁,學校破爛不堪,教師水平也普遍偏低的時候,你怎麼跟城裡的孩子比?
事實表明,由於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農村孩子上北大清華的概率越來越低了。而且大學學費一年一兩萬,很多農村孩子上大學就是全家舉債,畢業之時就是家庭破產之時。加上「讀書無用論」作怪,農村家長投資於子女教育的機率也就越來越低。中國孩子的經濟背景幾乎決定了他所接受的教育質量,也基本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走向。
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幾乎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日本可能有貧困的地區,但沒有貧窮的學校。2011年3月,在福島縣飯館村,福島核電廠災難發生輻射污染後,當地居民紛紛撤離飯館村,後來有些居民返回,但當地小學只剩下51名學生,而事故發生前有超過200人。返回該地區的許多兒童來自單親家庭,這個群體的經濟負擔普遍較重。
為了防止經濟困難影響學生的教育質量,川崎市政府在輻射區以外修建了一所新學校,雖然班級較小,一年級只有兩個學生,但配備充足的優秀教職人員。政府還為學校提供專項基金,以便所有學生都可以免費享用午餐、校服、筆記本電腦、鉛筆和健身服。後來,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相比事故發生之前還有所提高。
日本的教育制度旨在使所有學生受益。在分配教育資源方面,將更多的優秀老師、更多的寶貴資源引向更弱勢的學生那裡,以確保最好的教師和資源被分配給最需要他們的學生和學校。數據顯示,日本高中畢業率高達96.7%,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因此,日本較貧窮的兒童在成年期更有可能出人頭地。
希望我們能從日本的教育中獲得一點啟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