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曾致力於推廣PPP。(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現任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不會想到,僅僅過去四年,他推動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現在面臨兩難的境地,中共當局的措施導致PPP發展被「剎車」。業內人士和經濟學家也分析了PPP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根源,認為社會資本對PPP項目也有諸多顧慮。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越來越大,所帶來的經濟風險不容小覷。中共當局多次提出遏制地方政府債務的膨脹,出於防範地方債務隱性風險出臺的一系列措施,使得PPP發展的速度逐漸放緩。
中國財政部在2017年11月份發出的《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文件,要求各省級財政部門應於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本地區項目管理庫集中清理工作,並將清理工作完成情況報財政部金融司備案。財政系統的官員表示,PPP被踩了「剎車」。
另外,一些金融機構也開始對PPP項目的融資持觀望態度,甚至直接拒絕。各類PPP基金,產業基金、城市發展基金目前進退不得。金融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機構、政府方面還有社會資本方之間的認識不夠統一,金融機構肯定不願意做出更多配合的。
據《經濟觀察報》報導,一份大型國有銀行要求控制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相關業務的文件顯示,該行開始要求對融資平臺公司、政府投資基金、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增加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業務採取了進一步措施,明確「先暫停、後清理、再規範」的處理策略。
北京清控偉仕總經理劉世堅判斷,PPP在2018年會收縮。一個原因是金融風險防控;另一原因是從項目本身看也是政府付費類居多,使用者付費項目少,質量不好。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保持謹慎態度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PPP立法還沒有落地,政策突然變化,使得PPP缺乏很穩定的預期。
近期,中國財政部、發改委、國資委等多個部門先後發文,要求防止PPP異化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渠道,糾正PPP泛化濫用現象,遏制隱性債務風險驟增。
官媒《中國經濟網》1月8日報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認為,一項PPP協議的達成後需要很長時間(一般需要一二十年,甚至長達三五十年)的運營,必然經歷多輪地方政府換屆,每一屆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偏好可能並不相同,如果發生了「新官不理舊賬」式的變臉,參與合作的企業該怎麼辦?因此亟需有關方面抓緊推動PPP立法工作,提升相關的法規層級。
同樣,社會資本對參與PPP項目也有諸多想法。在去年北京大學PPP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發表了演講。厲以寧在對民營企業的調查中,他發現民營企業對參與PPP項目仍然存在顧慮。民營企業最大的顧慮來自對政府換屆、換人的擔憂,擔心政府因為換屆而導致新官不理舊賬,進而帶來項目中斷或者變更等風險;政策的變動、政府的償債能力以及投資以後能否順利退出等,也是民營企業在參與PPP項目時非常關心的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