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井然】中華針灸妙案趣談(上)(圖)
針灸術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手段,能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針灸術是中國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手段,也可謂是中華特有之神技。相傳,針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曾經「嘗百藥而制九針」。後世的醫者在應用針灸術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繫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實際上,針灸療法是針法和灸法的統稱,針法起源於中國南方,灸法起源於中國北方。針灸術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針灸術主要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三大治療作用。疏通經絡是使淤阻的經絡通暢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針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療作用。調和陰陽是使機體從陰陽失衡的狀態向平衡狀態轉化,是針灸術最終要達到的目的。而扶正祛邪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除了治病的功效外,古人很早以前也採用針灸方法保健強身。
在針灸術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家喻戶曉的名醫名家和神奇醫案及故事。
神醫華佗
三國時代的著名醫家華佗,人稱「神醫」。他年輕時曾遊學徐州,兼通數經,通曉養性之術。雖然華佗的醫術十分精湛,但是他淡於功名利祿,只願作一個平凡的民間醫生,以自己的醫術來解除病人的痛苦,故深得百姓的愛戴。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華佗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時候,不過取一兩個穴位,灸上七八壯(按:醫用艾灸,灸一次謂之一壯),病就好了。用針刺治療時,也只針一兩個穴位,告訴病人針感會達到什麼地方,當針感果然到了他說過的地方後,他就拔出針來,病人的病也就立即好了。
當時的漢相曹操早年得了一種頭風病,每次發作均頭痛難忍。請了很多醫生治療,都不見效。聽說華佗醫術高明,曹操就請他醫治。華佗只給他扎了一針,頭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發,就強要華佗留在許昌做自己的侍醫。華佗稟性清高,不慕功利,不願做這種形同僕役的侍醫。曹操屢請華佗,華佗都藉故推拖不至。曹操為此大發雷霆,就把華佗抓到許昌為曹操治病。華佗診斷之後,說:「丞相的病已經很嚴重,不是針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還是給你服麻沸散,然後剖開頭顱,施行手術,這才能除祛病根。」曹操一聽,勃然大怒,認為華佗要謀害他,就把這位在中國醫學上有著傑出貢獻的醫生殺害了。
扁鵲妙手「起死回生」
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醫術精湛,人稱「醫學祖師」。他不僅善於切脈和望診,而且善於運用針灸、按摩、熨貼、砭石、手術和湯藥等多種方法治療各種病症。
有一次,他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一種叫「屍厥」的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但是,扁鵲卻很有把握地認為自己一定能使虢太子起死回生。幾經周折,才把病人接診過來。
接著,扁鵲叫弟子子陽磨製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紮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甦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狄仁傑急人之危
狄仁傑,字懷英,是唐朝武則天時代傑出的政治家,他政績顯著,身居當朝宰相。其實,狄仁傑也精通醫藥,尤善針灸術。不過,這一點不見於唐史,可能是其醫名為政名所蓋了。
在唐・薛用弱《集異記》和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中都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唐・顯慶(公元656~661年)間,狄仁傑赴京應考,路過華州(今陝西華縣),見街道旁人眾如堵。狄仁傑牽馬遙望,見路邊樹一大牌,上書「能療此兒,酬絹千匹」。走近一看,原來在牌側躺著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富家子弟,鼻端生有一個腫瘤,大如拳,一端連著鼻子,其根部像細長的筷子。觸之,酸痛刺骨。兩眼為瘤所累,目睛翻白。痛苦危亟,命在頃刻。
狄仁傑惻然良久,上前說道:「此病我能治。」患兒父母聽後喜出望外,連忙叩頭祈請,並叫隨從將千匹酬絹置於坐側。狄仁傑囑咐將患兒扶起,用針在他的腦後扎進去一寸左右,問孩子:「你的腫瘤上有感覺嗎?」孩子點點頭。狄仁傑馬上把針拔出來,剎那間腫瘤竟從鼻子上掉落下來,兩眼也恢復正常,病痛全部消失。圍觀者都感到非常驚奇,轟動異常。患兒的父母親眷感激涕零,將酬絹奉上。狄仁傑笑曰:「我是可憐那病危的孩子。只是急人之危,為病人解除痛苦罷了,我不是靠行醫吃飯的。」說罷,上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