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懸在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路上的三柄利劍

 2017-12-31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7年12月31日訊】單就國民生產總值論,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表現可謂近十年來最佳。除了認同這一點,法國興業銀行的報告中還稱,沒有哪個主要經濟體存在經濟過熱跡象。而在各大金融機構陸續發布的2018年經濟預測報告中,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樂觀態度驚人一致,多數機構將明年的全球GDP增幅默認在3.7%左右。摩根士丹利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繼續升溫,實現更高增長和穩定通脹。

12月26日是很多西方國家的Boxing Day(節禮日),也是一年一度降價最狠的商家打折日,這一天,比特幣價格卻以兩位數漲幅突破1.6萬美元,與22日大跌後的低點相比上漲43%,比起2017年1月4日的價格1140美元,飆升14倍。僅僅一天後,這個被即將退休的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貶作「高度投機資產」的虛擬貨幣又漲到1.76萬美元。

在一些經濟學家眼裡,比特幣的「瘋狂」恰恰印證了全球經濟超預期增長美景下潛伏的資產泡沫風險。事實上,泡沫已隨處可見,不動產和其他資產價格在世界很多地方屢創新高。上個月,達.芬奇的油畫《救世主》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4.53億美元成交,成為有史以來最昂貴的藝術品。

很多收藏家驚掉下巴。「你能相信嗎?」在現場親眼目睹了那短短19分鐘競拍過程的慈善家布羅德(Eli Broad)說,「這太瘋狂了。」

同樣是26日,19個歐元區成員國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重啟歐元區改革討論,最壞的日子已經過去,要趁著經濟形勢繼續向好,增加歐元區未來對抗金融危機的能力。

在各大金融機構陸續發布的2018年經濟預測報告中,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樂觀態度驚人一致,多數機構將明年的全球GDP增幅默認在3.7%左右。

不過,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指出,在朝核問題、中美貿易摩擦、資產泡沫破裂的風險不斷上升之際,全球宏觀經濟形勢仍面臨巨變,前景遠未確定。

歐洲延續增長勢頭

基於全球經濟在2017年後半段實現了廣泛的、超出預期的同步增長,2017年歲末,各大機構紛紛改寫此前預測,承認低估了今年的經濟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從3.4%調高到3.6%,歐元區經濟增長從1.5%調高到2.1%。

經合組織(OECD)也預計,歐元區憑藉十年來「最強勁」增長,2017年增長料將超過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達到2.4%,預計2018年為2.1%,2019年為1.9%;這與2017年年初預計的1.4%相比堪稱驚艷,比起9月份預測的今年2.1%、明年1.9%也是調高不少。

單就國民生產總值論,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表現也可謂近十年來最佳。除了認同這一點,法國興業銀行的報告中還稱,沒有哪個主要經濟體存在經濟過熱跡象。摩根士丹利也預測,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繼續升溫,實現更高增長和穩定通脹。

儘管歐洲的經濟數據翻了身,但2017年代表歐洲股市的斯托克600指數卻僅上漲8%,與同期上漲了20%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相比遜色不少。

花旗銀行預測歐洲斯托克600指數明年將上漲17%。該行在其年度前景報告中指出,無論是從地域還是行業角度衡量,歐元區都將迎來一段強勁增長。花旗認為,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復甦週期的末端,或可稱為繁榮週期的早期階段,歐洲公司在經歷了長期經濟增長停滯後,明年有望實現至少10%的增長。

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仍將引領歐元區成長。位於慕尼黑的伊福經濟研究所(IFO)所長福伊斯特(Clemens Fuest)表示,德國經濟正蓬勃發展,2018年將繼續延續2017年的增長勢頭。IFO最近大幅上調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將2017年GDP增長從1.8%調至2.3%,2018年從2.0%上調至2.6%,2019年為2.1%。

2018年歐洲的經濟前景也面臨不少挑戰,僅就內部而言,久拖未決的德國政府執政聯盟、3月份的義大利大選、矛盾重重的英國脫歐談判以及歐元區改革、難民問題等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風險。但在高盛看來,歐元區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支持區域經濟繼續擴張。

歐洲央行被市場認為不會在2018年完全停止刺激計畫,至少在9月份之前,歐央行還會以每月300億歐元的規模購買政府和企業債券;並且在2019年前,歐央行都會將利率維持在歷史最低水平。

英國央行也被判定不太可能加息,除了要繼續跟歐盟展開艱難談判,英國首相特雷莎.梅還要分神應付來自保守黨內部的挑戰,2018年不排除有可能被迫提前大選。

斯坦福大學教授博斯金(Michael J.Boskin)說,2017年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能否在2018年延續下去,將取決於美國和全球的貨幣、財政、貿易和相關政策。與朝核問題和中美貿易摩擦相比,他認為未來一年最顯著的風險是歐洲經濟好轉局面出現停滯以及中東產油區再次爆發緊張局勢,他也寄希望於歐盟和英國能達成合理脫歐協議,以維護雙方密切的貿易關係,避免貿易下降造成更廣泛的傷害。

新興市場挑大樑

與歐洲夥伴相比,大洋彼岸的美聯儲顯然對本國經濟信心更足,其最新預測顯示,2017年和2018年美國經濟增長均為2.5%;繼2017年三度加息後,預計2018年還將加息三次。

市場分析師近來也紛紛調高對美經濟預期。野村證券首席美國經濟學家亞歷山大(Lewis Alexander)認為,特朗普政府稅改和增加財政開支,有望為今後兩年的美國GDP分別貢獻0.7和0.2個百分點的漲幅。高盛也因此把2018年美國GDP增長率上調0.3個百分點至2.6%。

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並沒有這麼樂觀,IMF預計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速分別為2.2%和2%。IMF的報告還特別指出,考慮到美國經濟已接近充分就業水平,任何財政刺激措施的退出都會進一步推高美國債務水平,加劇全球經常賬戶失衡。

綜合而言,美國經濟還存在財政刺激未達效果、通脹走高加劇緊縮貨幣政策、激進政策引發貿易糾紛等風險。

新興市場則被公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據IMF預測,2018年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將進一步升至4.9%;新興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有望達到77%,較2017年再增加2個百分點。

在經歷連續兩年的衰退後,拉美地區經濟也告別萎縮,恢復增長。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風險是發達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貨幣貶值壓力,全球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和競爭性減稅加劇,以及國內政治動盪、極端天氣事件、恐怖主義、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不過IMF也指出,隨著新興市場國家政府的調節能力提高,對於美聯儲加息等全球貨幣緊縮政策的應對能力也在增強。

因為經濟改革頗具成效,印度受到普遍看好。英國智庫經濟及企業研究中心(CEBR)上週發布的2018年全球經濟排行榜顯示,以美元計算,2018年印度將擠下英法兩國,晉升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CEBR還預計,印度將在2027年前超越德國,成為僅次於美、中的第三大經濟體;到2032年,中國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韓國和印度尼西亞也將進入前十名,擠下義大利和加拿大,俄國將從11名跌至17名;印度則在本世紀下半葉坐上頭把交椅。

美國政策衝擊波

川普(特朗普)上任以來,一直強調要扭轉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在他的貿易保護主義論調陰影籠罩下,人們對全球貿易前景憂心忡忡。但最終,2017年全球貿易在經歷2016年的低迷後復甦超過預期,IMF將2017年全球貿易增長預測上調至4.2%,超過全球經濟增長數據。

川普的貿易保護政策雖然看似雷聲大、雨點小,但美國採取加息、縮表、減稅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對全球經濟和貿易走勢帶來的影響目前仍未可知。

稅改將使美國企業稅率從35%減至21%,許多分析師預計,削減企業稅將額外提振企業2018年獲利增長7%-10%;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稅改很可能進一步導致美國貿易逆差擴大。

而德國人則擔心美國稅改會導致投資轉移。德國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測算認為,美國減稅後企業實際稅收負擔顯著低於德國的28.2%,德企對美直接投資有望比稅改前增長25%至1940億歐元,相當於額外增加近390億歐元。福伊斯特警告德國新一屆聯邦政府必須考慮採取應對措施,為本土企業減負,否則投資和就業會向美國轉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何雲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