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風險無處不在。(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12月20日訊】這篇文章一定和你想像的不同,它並非那麼財經。這是一個喧囂和浮誇的網際網路時代,許多鼎鼎有名的財經作家,其實並沒有接受到任何經濟學科班訓練。許多耳熟能詳的高頻詞彙,例如區塊鏈和灰犀牛,許多使用這些詞彙的人,除了詞彙本身之外,幾乎對區塊鏈技術或者灰犀牛淵源一無所知。但這並不妨礙人們顯得那麼弄潮和前衛。這個小文用灰犀牛一詞,無非也是湊個俗趣,去穿越時間之河,看蹉跎歲月中,中國民眾在未來數十年或多或少要遭遇的事情,儘管他們現在可能還假裝視而不見。
養老金的調整增長,好像放緩了
在我看來,現代社保保障體系的數理基礎是十分可疑的,這個體系的可持續性需要一系列精細的假設,例如對長期通貨膨脹的預測,對養老金領受者預期壽命的預測,對醫療費用長期趨勢的預測,對人口長期變動及跨代消費儲蓄行為的預測等等。由於生命科學的進展往往是長期沉寂中夾雜大突破,也由於社保基金的長期投資收益難以把握,因此無論政府和學者如何努力,事實上社保體系的可持續性殆非人力,基本是聽天由命。
當下已經離退休的中國老人是幸福的。中國處於明顯加速的老齡化進程之中,與此同時,中國的養老體系不斷擴展,成為世界上最複雜和龐大的養老體系。說龐大很自然,中國有全球最多的老年群體;說複雜也容易理解,中國省市間、城鄉間的養老和醫療體制高度碎片化。
這個體系要得以維持下去,三條路途,多繳,少取,用活。多繳很難,畢竟中國企業為其僱員所繳納的社保稅率已是全球前列,難以再提高,只能要麼依賴政府以國有資產劃撥補充養老金,但國有資產劃撥很大程度上也是吃老本,那麼就得依賴僱員多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或者僱主和僱員共同努力多做企業年金。但現狀是中國老人基本靠政府基本養老度日,年金和壽險過少。
用活有餘地。一是養老金投資能力弱的地區,可以委託投資能力強的機構代為進行養老金投資,一些省市已經逐漸將其養老基金委託給全國社保基金,代為進行投資管理。二是中央政府出面,建立省際平衡基金,實踐中可考慮將勞務輸入大省的養老金,按相對透明的方式轉移給勞務輸出大省,求得省際間的平衡。三是增強個人賬戶的可攜帶性,以及投資收益,未來可以考慮社保投保人,將其個人賬戶養老金自主委託給合格的養老金投資機構,進行市場化投資。總體看,用活的餘地比較大一些。
我很清楚其實幾乎沒有民眾關心養老金多繳的問題,也幾乎不關心用活的問題,或者說上述幾段文字絕大多數人都懶得看更懶得想。那對不起,第三條路徑,即少取便是你蒙上眼睛,也猜得出的灰犀牛。在過去的15年間,農村養老和醫療,大致屬於政府的福利擴展。即便城鎮職工養老,在過去10多年間,其發放水平的調整,也屬「超調」。
也就是說,在大多數年份,對基本養老金的調整,超出了物價指數,甚至超出了經濟增速,過去5年養老金髮放水平年均增長8.8%,恐怕難以為繼,它會造成在崗者越來越供養不起退休者,或者未老的後代供養不起已老的現在。對不起,基本養老金的調升逐步向綜合物價指數接近,勢在必行。
再說一次,已經離退休的中國老人是幸運和幸福的,更年輕的世代已無望僅僅依賴政府的基本養老,必須更認真地思忖如何安度晚年。在經濟高速增長期退潮和銀髮潮洶湧而來之前的銀髮族,無疑是幸運一族。
晚年滋味,子女不在身邊
許多中國老人仍然指望由子女供養其天年,而不太願意接受居家保姆、社區養老或社會化養老。相信在未來20年,中國老人幾乎家家都有一頭揮之不去的灰犀牛,即晚年滋味,老人相依,子女不在身邊。
傳統上,中國人信奉養兒防老,這是多子化的很大動力。傳統上,中國人也以為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但這些傳統看起來都經不住風吹雨打世事變遷。少子化是中國的現實,中國總和人口出生率低至1.6-1.8,爺奶輩一對老人平均分不到1個孫兒,是不爭的事實,4-2-1倒金字塔存在著。學者們對人口統計數據的討論,還圍繞在中國人口數和出生率究竟高估了多少?少子而非多子,如何沿襲養兒防老?更清晰的是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人口遷徙,年輕人向大中城市集中,遠離故土和父母,異地謀生也是現實。
但這並非故事的全部,諸多老人和較少子女的分別,既是生離也是死別。過去40年中國令人炫目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造成了代際之間的巨大差異,甚至鴻溝。爺孫、父子輩之間,從生活習性,到文化教養,甚至到價值觀上都有可能存在深刻隔閡。這在相當程度上,可能使得中國老人和子女難以相互照顧的原因,很可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或者異地問題,而是彼此難以再長期共同生活這一殘酷現實。他們在血緣上有傳承,他們在俗世間,已分屬不同群體。
晚年滋味,子女在,但子女不在身邊,這將是無處不在的灰色犀牛。魯迅筆觸下的閏土和魯迅,從少年到成年之間無形的厚厚的隔牆,已在代際間造就。唯一的選擇就是彼此放手,各道珍重,親非不慈,子非不孝,天命使然。你需要有一顆堅強的心臟,蠟燭有心知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個世界不會停下來等你
有人說,好好繼續活30年,生命科學的大突破,將使人類的預期壽命大幅提升,活到100-120歲可能不是難事。有人說,終身學習,這個世界是平的,停止學習的危險不在於你被機器人取代,而是這世界分分秒秒變化快,你可能看不懂這個世界,甚至在這個被技術變革深度改寫的世界手足無措。
有一條悠長而寂寥的雨巷,在巷口,灰犀牛凝視著你,對你說,這個世界不會停下來等你,你將被遺棄。這是一個後喻時代,它意味著爺爺向孫子,師傅向徒弟可以傳授的知識日漸其少,而年輕人之間的相互學習,年輕人向老人傳授知識,則司空見慣。如何使用微信,往往是老人向孩子學師而得,相反的例子極其罕見。網購、網銀、網上繳費、網上預約等等,哪怕是一些簡單的技術變革和場景變遷,也往往使得缺乏心理準備的老人手足無措。
數字地球和數字經濟不會等待任何人,稍有倦怠,你會覺得一種危機,這並非年輕人求職打拼的危機,這也可能是老年人的居家危機,你若不跟上快速變幻的世界,這個世界給你的可能不是你所熟悉的便利,而是巨大的不便,如果你還去銀行網點排隊,還揣現金,還到現場掛號買票,那這種不便已在眼前。這個時空壓縮的四度空間,對許多人而言,有可能是更陌生、疏遠和隔閡的世界。
你可能會懷念哪些古老,靜謐而悠長的歲月,當你試圖從這個喧囂和濃縮的世界走出來,返回田園牧歌式的本真,幻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場景時,鄉野的蚊蟲叮咬,沒有空調和衛生間的小小懲戒,就足以讓你不得不回到城市。
我們,或者你們,已撐不起一把油紙傘,夢裡依稀,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一切已注定,無從逢著一位丁香一樣的,結著憂愁的姑娘。紙傘,雨巷,丁香,姑娘,那些此生不曾相見的虛幻,唯有入夢的真切。我們在一點點地失去她,或者,我們是在猥瑣地遺棄她,無從挽回也無從逃脫。中國人的灰犀牛,便是這現代性的宿命。
文章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 鐘偉
(全文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