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2月2日訊】11月29日,法國《論壇報》網站刊發法國KEDGE商學院教授埃里克·皮謝的文章「比特幣升至1萬美元:是投機泡沫還是未來價值的體現?」。文章稱,創建於2009年的比特幣,其價格每週都在創新高,如今則在1萬美元上下波動,而今年年初還只有1000美元……2011年只有1美元。經濟學家們對此有分歧:這是一種自由的、不受央行調控的新貨幣,還是一種純粹的投機工具?下面就是這篇文字的部分主要內容。
自從WordPress宣布(2012年11月16日)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之後,比特幣的使用範圍在不斷擴大。比特幣的吸引力還在於,支付的實現沒有銀行中間環節和任何費用,也得到了一些國家政府的默許。最新的成功例證是,據統計,今年11月全球比特幣交易商已經達到1700家。
令人瞠目令人心憂的2017年比特幣飆漲狂潮何時會是尾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計算機演算法將比特幣數量的最高上限鎖定在了2100萬個,如今已經有1800萬個在流通,而那些丟失的比特幣根本不能替代。這種相對稀缺性是其價格不斷飆升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人口中只有0.01%的人持有比特幣。因此可以設想,哪怕錯失恐懼症(FOMO)只蔓延至全球1%的人口,就能給比特幣價格帶來多麼大的影響,畢竟這1%的全球人口是比特幣擁有者的100倍之多。
真實的屬性
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或虛擬貨幣。作為非實物和以來電子平臺儲存的貨幣,它藉助一種自身的交易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比特幣在賬戶之間的無中間環節過戶,而加密技術確保了這一開放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交易是匿名進行的,因此比銀行轉賬費用低也更隱秘。
在正式交易和無實名性質的現金之間,比特幣創造了一種新的金融交易空間。現金交易也沒有費用,但是不安全。
像所有的虛擬貨幣一樣,比特幣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甚至不像收藏品),因為它是非實物性質的。與正式貨幣不同,它不歸屬於任何央行或貨幣機構。比特幣也不像股票或債券那樣是一種金融資產,因為它不會帶來任何權屬。其投資的唯一價值,就存在於擁有者希望其升值的預期中。因此,比特幣是一種沒有任何附屬物(或權)的資產,投資者只能寄望別的使用者從其手裡買走才能變現。
正如法蘭西銀行解釋的,比特幣在歐盟司法層面上講不是一種支付手段,因此不會給使用者提供任何保護,沒有償付保障,如果碰到欺詐交易就無計可施了。
典型的泡沫
單從價格上看,比特幣1萬美元的單價已經超過每盎司黃金1300美元的價格,然而這種比較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已流通的比特幣(1800萬個)總價值也就是1800億美元,與全球近8萬億美元的黃金儲備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更別提150萬億美元的金融資產和240萬億美元的不動產了。
單價1萬美元,你可以認為比特幣泡沫不過是瘋狂投機的一個最新化身。歷史上,瘋狂投機時不時地會衝擊金融市場,如1637年的「鬱金香狂熱」、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等。
很有可能,比特幣的泡沫會比網際網路泡沫更大,因為與後者不同,比特幣完全是非實物的。由於網路已經實現全球化,可以認為潛在的購買者有70億人之眾。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人們看到的漏斗現象。
誰是終結者?
在上述條件下,什麼樣的針會刺破比特幣泡沫呢?文章認為,首先有可能是出現世紀劫案(靠竊取密碼偷盜的情況始終都存在),或者區塊鏈系統遭入侵從而出現大量的假比特幣(從而導致價格崩盤)。長期以來這種風險一直被認為比較小,而今後則越來越合情合理,因為價格的飆升會帶來潛在利益的擴大,從而也會更大地刺激人的慾望。
第二種可能是各國政府和央行採取共同立場,以打擊逃稅走私為名封殺這種支付手段(2013年,美國政府就曾關閉了相關網站,因為其使用比特幣進行毒品交易)。如今可以看到,大國在反洗錢及打擊資助恐怖活動方面的合作意願不斷加強,不能排除會有針對比特幣採取統一行動的可能性。
怎麼辦?
文章稱,有些人假設用一種做空比特幣的方法進行對沖,但不幸的是這種策略可能行不通,而且還會帶來災難性後果。因為,沒人能預言投機風潮的持續時間長短和頂部在哪裡。正如凱恩斯告訴我們的:「市場非理性的時間可以長到讓你破產。」因此,就只有一件事能做了:坐在河邊看,總有一天,比特幣的屍體會從你面前漂過。
(原題為《法學者談比特幣投機泡沫:總有一天它的屍體會從面前漂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