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1月20日訊】消費能力這麼強,這個動力之源到底是什麼?作為消費者,未來還有多大空間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作為投資者,未來的方向和機會在哪裡?
拉動經濟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可是拉著拉著就只剩下一匹馬了,也就是消費。過去,消費對GDP的貢獻率也就30-40%多,但是2016年消費對GDP的貢獻度達到了65%,未來可能還會更高。
消費能力這麼強,這個動力之源到底是什麼?討論這個問題的意義在於,作為消費者,能知道未來還有多大空間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作為投資者,我們能找到未來的投資機會。
消費能力變強,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是因為房子漲了。過去房子便宜,現在北上廣深一套房子的市場價是多少?拿這個價格錨定,你看什麼東西都便宜。
那麼,真的是房子帶來的財富效應嗎?不是,因為大家主要都是買房自住,因此房屋價格的波動對大多數人沒有意義,它不能轉化為消費購買力。只有多套房屋持有者,居住之外的部分,才有轉化能力。
數據可以看到,其實大頭還是工資,佔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達到了56%。
從這些年大家的消費情況來看,每年零售額的增長是在10%左右。為什麼會是這個數字呢?因為消費者作為一個整體,它每年收入的增長幅度大概是10%,因此,收入提高的部分,直接就轉化為了消費零售額。
那麼收入為什麼是10%呢,因為以上市公司為代表,企業整體每年平均的淨資產回報率是10%,簡化邏輯,你可以認為就是說企業每年利潤增長10%,因此,勞動者相應得到的回報,也會跟隨企業的利潤增長,同步等比例抬高。
這是在未來你可以看得見的,非常確定的,生活品質改善的空間,就是一年10%,如果你在增長更快的行業,那麼這個數字更大。不過,我們更加關心的是,未來,消費者這個錢會花到哪裡呢?
因為文化不同,因此,這件事你還真不能參考美國。美國人吃牛排,搭配沙拉和漢堡的番茄醬被大量消費。如果你去算美國的人均牛排消費量,番茄醬人均消費量,以此來對照中國,肯定是錯誤的,我們可能永遠也趕不上,這是文化風俗和飲食結構,它很難改變。
因此,我們來參照一下相同點更多的東亞經濟體。日本的消費變遷,其實就非常值得我們拿來參考。
首先,中國現在和當年日本的人口結構非常相似,勞動力人口佔比都是70%,14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也幾乎一樣。其次,都經歷了快速的經濟繁榮,以及貨幣升值。
日本在經歷七八十年代的經濟繁榮之後,第一個消費特點,就是大量的買奢侈品,然後背著很貴的包包出境游。當然,因為廣場協議日元升值,也助推了出境游。後來日本經濟衰退,日元貶值了,大家不出境游了,但是國內游依然還是保持了很高的穩健增長。旅遊業,這是給我們的第一個啟示。
第二個趨勢是醫療保健,日本的老齡化大家都知道,未來我們也會走向這個趨勢,日本當年增長最快的不是大家想像的藥品,而是醫療器械和保健用品。
第三個趨勢是化妝品,有錢了對自己好一點嘛,至少是看起來更好了。但是,在1990年之後,化妝品中粉底和口紅的增速突然開始下降,但是爽膚水和護膚霜一直持續增長至今。這個案例非常值得大家重視,按照教科書上的說法,口紅經濟是說經濟不景氣口紅賣的好。但是日本恰恰相反,90年代後泡沫破滅,跟著一起破滅的是口紅。
第四個趨勢是教育,尤其是學生的課外輔導培訓類教育,不斷增長。這很好理解,經濟好的時候努力賺錢,經濟不好的時候努力學習賺錢。這對於我們的未來更有啟示價值,不僅因為競爭在加劇,而且以後人工智慧也要來搶飯碗了,培訓和再教育類會持續有增長的空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