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港高學歷在職貧窮人口 5年急增8成(圖)

 2017-11-18 12: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升讀大學已不是在香港「脫貧」的途徑,新生代的生計和前途遠比想像的差
升讀大學已不是在香港「脫貧」的途徑,新生代的生計和前途遠比想像的差。(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1月18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一直以來公認的「教育是脫貧的途徑」說法或許在今日的香港不適用了,香港去年在職貧窮人口有47.5萬,雖然較前年略減2000人,被港府形容為「扶貧政策有成效」。然而以1人戶月入4000元以下、2人戶月入9000元計算為貧窮人口計算,去年香港貧窮人口達135.2萬,創2009年以來新高。而當中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的在職貧窮人口則持續上升達2.8萬人,持大學學位的貧窮人口更佔了1.7萬人,在過去5年間急增超過8成。

《蘋果日報》報導,教育大學社會政策講座教授周基利指,香港年輕一代普遍持有大專學歷程度,除非擠進入讀門檻較高的學科,不然畢業後難以成為高薪一族,月收入甚至與沒有學位的一般雇員無異。周指出,大部分畢業生的月薪「高不成低不就」,未能受惠於扶貧或福利政策,加上香港人口老化、家庭結構影響,雖然月薪不高,但很可能已經是四口之家的經濟支柱,家中甚至還有老人,使負擔更重。

畢業於中文大學、任職社福機構、月入約1.5萬元的陳先生向港媒表示,雖然收入未至於「月光」,但為了應付家庭開支難以儲蓄,亦「不敢想像人生未來的事」。

今年8月新青年論壇運用政府數據公布的一項研究指出,比較1967年至1996年間6代港人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扣除通脹後,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平均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下跌5.5%,即使是收入最高的10%大學畢業生,與上一代比較收入跌幅更高達13.6%,說明新生代實際收入比上一代更少。

研究亦發現,1982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不但收入中位數遠低前一代,其收入增長亦遠遠落後,與他們畢業後即經歷沙士和金融海嘯有關,當中不少大學生畢業時起薪僅有7000至8000元。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所長莊太量分析指,學位貶值及新世代貧窮問題與社會形勢有關,大專院校大幅增加學位,使教育質素下滑,部分學系收生量多,但學生求學間只裝備了「打工」技能,畢業後工作與無大學學位的人士無異,收入亦無異。而收生門檻最高的學系如醫學系、法學系,由於社會需求問題畢業後亦未必能夠當上醫生、律師,情況令人憂慮。

任職獵頭公司高層的聶先生透露,高學歷在職貧窮與不良企業文化有關,指自己處理的招聘案例中,不少公司都期望「以最低價格、請最好的人才」,直言大部分公司提出的待遇不符常理。聶舉例指「一個公司以9000元希望聘請一個講流利英語、國語及廣東話、熟悉所有電腦文件操作、製圖、又會聯絡客戶、銷售、搞活動、每天可以工作13小時、一周工作6天的大學畢業生,但他沒有想過自己給的待遇根本不能讓這個雇員在香港生活」。

聶又批評香港企業過度宣揚「看心不看金」的不良文化,「要求員工全心奉獻,其實就是榨壓員工」,直言大部分企業為了壓低人力成本不擇手段,甚至向畢業生明言「以累積經驗代替工資」。而不少大學畢業生為了支持生計,接下收入不符比例的工作,變相使企業更加變本加厲,「明目張膽」壓低畢業生工資。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