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讀史隨筆:疾風勁草,松柏後凋(圖)

 2017-11-14 12: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讀史隨筆:疾風勁草,松柏後凋
松柏之性,傲雪凌霜。(圖片來源:pixabay)

孔子在《論語・子罕》中,有一句名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思是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孔子認為,人是要有骨氣的。一個志向遠大的人,就應該像松柏那樣,不會隨波逐流,而應該能夠經受住各種各樣的嚴峻考驗。

在這裡,孔子講到了人的氣節問題。

氣節是指一個人的志氣和節操,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品質,表現為堅持正義和真理,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也絕不屈服的頑強精神。孔子所說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就是借讚美松柏凌霜,而傲然獨立的高貴品質,來歌頌堅持正義、堅持真理、堅貞不屈的人。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意思是說: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沒自己的清白。做人應該恪守做人的準則,不能在強權的壓迫下屈服。一個人如果為強權所屈服,或為不正當的名利所誘惑,只能降低自己的人格,自取其辱。

孟子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大丈夫。歷史上這樣的人有不少,西漢時的蘇武,就是其中的典型。

紀元前100年,匈奴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人,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並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人向蘇武遊說,許以豐厚的俸祿和高官,被蘇武嚴詞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入一個露天的大地窖,不給他提供食品和水,希望這樣可以改變蘇武的信念。時間一天天過去,蘇武在地窖裡受盡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襖。過了好幾天,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然沒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蘇武放出來了。

單于知道無論軟的、還是硬的,勸說蘇武投降,都沒有希望,但他越發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心殺蘇武,又不想讓他回中原,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臨行前,單于召見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去。」

蘇武被流放到了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邊。在這裡,單憑個人的能力,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旌節和一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旌節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它,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旌節上面的裝飾物,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

蘇武被扣在匈奴十九年後,於漢昭帝始元6年(紀元前81年)春,回到了長安。他的堅貞不屈,高風亮節,受到歷代人民的尊敬和敬佩。

《呂氏春秋》中記載:「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此句以石堅丹赤為喻,說明具有高潔品質的人,不會因為外界的壓力,而改變自己的操守,即使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明朝的于謙,在《石灰吟》中寫道:「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以石灰自喻,抒發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定信念,表達了自己要留下一身正氣,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懼的坦蕩胸懷。

在艱苦危難的環境中,最能看出一個人品格的高低。唐太宗有詩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與孔子名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人稱松、竹、梅為「歲寒三友」,稱頌它們經冬不凋的品質,以此來讚美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堅持正義、保持氣節的人們。清代畫家鄭板橋有詩云:「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一生喜愛畫竹,他在畫竹中寄託了一種精神,或是高潔不俗,或是虛心有節。做人難道不是也應該如此嗎?

現在,又到了嚴冬來臨的季節,空氣變化多端,讀者諸君!請您們保護好眼睛,不要被風刀霜箭迷傷了眼。古人有云:「富不必驕,貧不必怨。要看到底,眼前不算!」(引自《拍案驚奇》)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