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讀史隨筆:知人則智,知己則明

 2017-10-27 10: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在人際交往中,瞭解別人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別人的品德、性情、習慣和需求,我們都應該有個基本的瞭解,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併進而與之友好相處,相互體諒,相互幫助,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交際風險,免受不必要的損失。

對此,孔子深有感觸,他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意思是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古往今來,因識人不慎,而蒙受重大損失的教訓,是很多的。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有楊勇、楊廣兩個兒子。次子楊廣,是個工於心計的人,他在臥室裡,擺上斷了弦、積滿灰塵的樂器,給人留下「不喜聲妓」的印象;故意把一些府庫封起來,不去取物,給人留下了「節儉」的印象;極力討好父母,使之留下了「孝順」的印象。就這樣,楊廣在自己的精心佈置下,最終得償所願,取代了楊勇的太子地位。等他弒父、殺兄,當上皇帝之後,便露出了其驕奢淫逸的本來面目,最終斷送了隋文帝辛苦打下來的萬里江山。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杵,用盡了力氣,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這時候,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軀,鑽進鎖孔,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杵很奇怪,問道:「我費了那麼大力氣,都打不開。而你為什麼輕而易舉,就能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瞭解它的內心。」

是的,每個人的心,都像是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杵,也撬不開它的心。唯有瞭解別人,才能讓自己成為一隻細膩的鑰匙,深入別人的內心世界。

瞭解一個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曹雪芹認為:「黃金萬兩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白居易也在詩中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辨人須待七年期。」瞭解一個人的難度,可見一斑。

那麼,我們如何瞭解別人呢?

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意思是說:(要瞭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內心想的是什麼,這樣,這個人如何能隱藏得了呢?」孔子認為,應當從言論、行動到內心,全面觀察瞭解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就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了。

光瞭解別人還是不夠的,還得瞭解自己,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才是最聰明,最難能可貴的。只有真正瞭解自己,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最終走向成功。

《論語.公冶長》中有這樣一段話:子使漆雕開(人名)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悅。

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這件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孔子的教育方針是「學而優則仕」,他讓他的學生漆雕開去做官,但漆雕開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對自己的真實才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孔子也為此頗感欣慰。

在古希臘阿波羅神殿的柱子上,刻著一行大字——「認識你自己」!這就是被人們奉為阿波羅神喻的格言。無獨有偶,我國古代也有一句成語叫「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即:一個成功者,不光要善於瞭解別人,更要善於瞭解自己。

然而,我們的眼睛,觀察別人的時候多,反觀自己的時候少。我們經常會說別人「自以為是」,卻從來不承認自己「自以為是」,我們應該常常想到:「自以為非」:自省缺點,內找己過。而改過自新!

美國前總統里根,七十多歲時,競選總統。

有人問他:「你當總統以後,如果老糊塗了怎麼辦?」

里根答道:「沒關係,假如我老糊塗了,一定會把權力,交給副總統。」

那人又問:「你老糊塗了以後,怎會知道自己老糊塗了?」


里根無言以對。

看來,能做到「自知」,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自知」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負,另一種是自卑。自負的人,為人處世以自我為中心,狂妄自大,雖然偶爾能夠「超水平發揮」,但更多的時候,會由於「判斷失誤」而事與願違。自卑的人妄自菲薄,畏首畏尾,雖然他們很少做錯事,但也很難做成什麼大事。

必須自己心中有一把客觀的尺子,才能使我們既不盲目自大,也不會妄自菲薄。認識自己,能使我們看清前進的方向,少犯錯誤,少走彎路;認識自己,能使我們更好地把握自己,把握好前進的方向,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中共邪黨的黨魁毛澤東,一輩子以為天下第一,從不內省。道德作風,下流至極,成為天字第一號大流氓。是個最無自知之明的人。因而也是個最無恥的人。其餘黨魁,等而下之,莫不如此。最後都是罪入地獄的傢伙,是人類的至惡、至賤、至慘者。說直白些,就是做人的最失敗者!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