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相當珍惜光陰,不願浪費分秒。(圖片來源:Pexels)
經過了除舊和迎新,生命迎來了盎然的生機。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何珍惜時光,在每一個寶貴的瞬間了悟人生存在的意義,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關鍵的。
時間匆促 孔子珍惜光陰
古語云:「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人生的旅程是由無數個瞬間組成,歷史的長河也是由無數個瞬間匯成;瞬間是短暫的,卻要由此把握永恆。古之聖賢無不惜時,「大禹聖人,猶惜寸陰,至於凡俗,當惜分陰」,像大禹那樣的聖人都珍惜每一寸光陰,一般人更應當珍惜每一分光陰。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個人如果一生渾渾噩噩,糊裡糊塗,與真理無緣,那就等於白活了;如果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一朝得道,即使晚上就死去也無憾。這裡形容對真理的信仰和追求的重要和迫切。古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於聞道求真,學以致道。
孔子還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仁人君子要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多,要懂得天道、人道、世道,要知安身立命,知禮明法,知人論世,正確分辨和把握自然規律、天下大勢,這樣才能成為人格完美、胸有大志、知命樂天,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君子。
孔子感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描述出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東流的河水一樣,日夜不停流去。因此孔子以身作則,惜時如金,求知若渴,廢寢忘食,樂此不疲。他說:「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惜時與儒道文化密不可分
荀子說:「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認為,精神修養沒有比受道德薰陶感染更大了,福份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在權利面前沒有私欲邪念,人多勢眾也不會屈服,天下萬物都不能動搖信念,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君子的可貴則在於他德行的完美無缺。因此君子學聖賢之道是不能停止的,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穫大;踮起腳眺望,不如登上高處看的廣闊,學習是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的啊。
可見,古人惜時是為了學習和瞭解更多的道理,求真求道、修身立德,這樣的思想與傳統儒道文化影響密切相關。《詩經》中寫道「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是說:「君子啊,不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君子要勤勉修身,好德才有福份。
屈原在《楚辭》中,則表達出憂國憂民的深沉憂慮。詩人再三表白人生短暫,行旅匆匆,要探求大道,修身立德,有所成就,惟恐時不我待,「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反復使用的一個「恐」字,既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珍惜,又充份地揭示了時間對於人生的一種緊迫感。
把握時間 及時努力
漢代著名樂府詩《長歌行》中寫道:「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到東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此詩借物言理,以園中青葵作比喻,聯想到四季變化,又以江河作比,韶光之匆匆易逝,應當抓緊時間。勸勉世人要及早努力,有所作為,不要等老了再徒然歎息。
明代文嘉寫了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是在反復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了歲月。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珍惜眼前的時光,時間永不回頭。詩人以通俗流暢的語言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勸勉人們勿虛度年華,莫荒廢光陰,要抓住有限的時間追尋真理大道。
朋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您可洞徹和了悟?仁人君子啊不可懈怠!珍惜時光、珍惜生命、追隨真理、向善向上,做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讓那些稍縱即逝的寶貴瞬間變成真正美好的永恆吧。
責任編輯: 清淨有道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