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音樂為何能讓人完全忘了愉悅?(圖)

 2017-10-15 1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音樂為何能讓人完全忘了愉悅?
與現今不同,在古代,樂與德是密切相關的。(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音樂有古典音樂、現代音樂、民族音樂等之分。其實在古代,樂與德密切相關,《禮記・樂記》中載:「德音之謂樂」。樂的製作是有條件的,必須是風調雨順,四季平安;人民有德,五穀豐盛;沒有疾病災難發生的太平盛世才可製作。

音樂的本意是樂,是人們和樂之心的表達。因而音樂的意境也是圓融和諧的。舜時的樂為韶樂,據說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後「三月不知肉味」,即是說樂可以使人心長久地處於圓融和樂的狀態,達到完全忘記感官愉悅的程度。

樂的形式是靜與簡。就像水靜徐清一樣,人聽樂的效果是純化情感,將心中的雜質澄汰掉,無爭心,無怨怒,耳目聰明、血氣和平,回到清靜明澈的自我。古聖王就是以此引導人民的。他們注意排斥「溺音」,因為「溺音感人之邪氣」,誘發人的感官慾望,使之順著一種情緒流連忘返,不莊重不安詳。

「大樂與天地同和」,所以《尚書》中記載演奏《韶樂》時,鳥獸翩翩起舞,鳳凰成雙成對飛來,祖先神紛紛來到。當然現在人不相信這些,所以翻譯的時候都譯成扮演鳥獸的人翩翩起舞,扮演的鳳凰飛來了。其實都是現代人的淺見。古人心懷博大,擁有的是神、人、萬物相和諧的廣大世界;現代人擁有的不過是每日勞碌經營於其中的狹小物質世界而已。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不重知識技能而重德性,他們欣賞竹的虛心有節,梅的淡泊自守、與世無爭。他們以自然為友,而非像現代知識分子那樣,一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實古人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

現代音樂已與清靜的「德音」相去甚遠。據《美國歷史縱橫》一書講,搖滾樂實際是模仿人在吸食大麻等毒品後產生的亢奮狀態,它出現於六十年代,與超短裙、比基尼同時。人主動變異成這個樣子,神當然也不能把他們再當人看了。

責任編輯: 輕描淡寫 来源: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