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就生氣?精神科醫師:終結壞脾氣!(圖)
憂鬱症患者常有憂鬱、心情沮喪等症狀,需要家人多付出關心。(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因素(特別是情感事件)、家庭因素、經濟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
憂鬱症、躁鬱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有可能會出現這類症狀;或者是因為人格上原本就有問題,才會出現暴力舉動;還必須進一步瞭解,背後是否跟患者有神經系統疾病或內科疾病有關。
憂鬱症的症狀是多樣化的,病患的感受及症狀的描述亦隨著憂鬱症的輕重程度、病程與年齡等因素而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症狀:
憂鬱症常見症狀
1、生理方面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幾乎整天都極度疲勞與缺乏能量、精神或動作反應激動或遲滯、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酸痛、口渴、頸部酸痛、胸悶、呼吸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酸痛、腰酸痛、盜汗與便秘或一天數次大便等。
2、心理方面
憂鬱、心情沮喪或掉到谷底、無望、易流淚、悲傷、激動易怒、害怕與恐懼、寂寞、無聊、感情淡薄、對自己不滿意、滿足感減少、興趣明顯減退、失去幽默感、低估自己能力、悲觀、自我譴責(常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低自尊、容易感到挫折、社交退縮、時常健忘、思考、注意、決斷力減退或猶豫不決、意志喪失、作業效率或生產力皆減少、自殺意念及行為、胸部沈重苦悶與強迫回想舊事等。
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是否變得比平常更敏感、更焦躁不安?即使是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忍不住大動肝火?是否會覺得某個人令你很生氣?如果上述這些情形都符合,就需要懷疑自己是否已處於自我耗盡狀態,重新檢視自己是不是一直以來過於忍耐並強迫自己,導致能量耗盡。
如果難以遏制憤怒的情緒,這是大腦陷入疲憊狀態的一個警訊。此時,千萬不能再有「再稍微忍耐一下、再多撐一下、再多加努力一些」這種把自己榨乾的想法。需要回頭重新檢視自己是否該停下來調整腳步,吃一頓熱騰騰的飯好好休息,允許自己有讓腦袋完全放空的時間。
最大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我們都太累了。旅居德國的哲學家韓秉哲教授曾說:「我們都住在『疲勞的社會』裡。」一整天為了工作忙碌奔波的雙薪家庭,下班後夫妻吵架的可能性自然很高。
這是因為工作耗費了太多能量,以致於讓我們在情緒控管上出了問題,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自我耗盡(Ego Depletion)」。當我們汲汲營營於追求競爭、成果、金錢和效能時,就很容易讓自己經常陷入自我耗盡的狀態中。
當陷入自我耗盡狀態時,會變得難以遏制怒火和衝動,即便只是受到一點刺激,也會變得敏感而反應過度,尤其是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的話,更容易情緒失控,導致怒氣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消失,不再相信只要按照原則和規矩走,自己的權利和生命就會受到保障,也不再相信機會是公平地給予每一個人。
只要我們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且珍貴的存在,相信那些令人憤怒的情緒,就會跟著減少很多。
8招終結壞脾氣
有天生就火爆的人嗎?NO!專家指出,其實我們可以透過練習來讓自己不發脾氣。現在,就一起來練習心理學家所說的8個終結壞脾氣的妙招吧!
1、丟掉「他應該要XXX」的想法
「這根本不該發生」還有「他至少要對我做到這種程度吧」這類想法是否常常出現,或是內心抑制不住地想:「我好歹也是他的長輩耶!」或是「部長也不想想,我過去是怎麼對他的?」這些都是主觀意識在作祟,要先練習放下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模式。
2、盡量避免過度極端的用語
拋棄「我跟他從今以後老死不相往來」以及「煩到快瘋了」這類情緒化誇飾,試著改說:「心情不是很好。」隨著表達方式的不同,心情也會有所不同。
3、要把行為和人分開來看
無關於行動本身,如果當我們把這個人當成是壞人來看待,自然而然會將自身的憤怒情緒(辱罵或暴力行為)合理正當化。
4、把今天要發的脾氣延遲到明天
當我們處於憤怒狀態下,很容易不小心就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即使當下真的很生氣,也請先暫緩下來,冷靜處理應對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5、發脾氣之前,先想想看發完脾氣有什麼好處?
發完脾氣後只會讓人際關係和事情狀況變得更糟,只要想想發脾氣百害而無一利,怒氣就會自然煙消雲散。
6、不要遷怒於別人
這麼做只會讓衝突更加深而已,當一旦出現「反正我在生氣,不管是誰都一樣別來惹我」的想法,只會讓自己陷入憤怒情緒的死胡同裡。
7、試著回想過去美好的回憶
若覺得對這個人很生氣,嘗試回憶跟他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沉浸在那個幸福片刻,將不好的回憶從腦袋中趕走。
8、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試著把自己從主角的位置抽離出來,退一步以不同的觀點來思考,就算是悲劇的狀況,也有可能會變得浪漫或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