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到最後根本已經遺棄了「共享」的本質。(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10月8日訊】中國這幾波共享自行車的興起,可以說是中國共享經濟時代的標誌,可是他們真的還有資格叫「共享」嗎?在共享經濟標誌性的行業,到最後根本已經遺棄了「共享」的本質,airbnb可能還剩下一點,Uber跟滴滴最後根本都變專業司機,專業訂車系統,為了追求最大市場化,他們選擇養了一群職業的從業者,而不是過去的「共享」了。
共享經濟是什麼?
專業財經博客曹政撰文指出,共享經濟誕生的理念,是社會剩餘資源,及富裕勞動力的再分配,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原則,共享一些產品,以及服務。
聽上去是一個挺和諧的事情,但很可惜,這事其實一廂情願的成分更大一些。
人類從原始社會,最早過度到小農經濟,以自給自足為主,但是總會有人需要別人的幫助,服務,或者有人善於打造工具,這樣其實也就產生了最早的共享經濟,而逐漸的,專業人士體現出了各種優勢,就會有人放棄自給自足的生活,專門從事為其他人生產工具,或者提供專業服務,逐漸,我們進入了商品經濟,市場經濟。
網際網路早期,傳統一些實業巨頭反應緩慢,或者不屑一顧,給了很多不那麼有實力但是動作快,善於利用網際網路思路的人一些機會。但逐漸的,專業性訴求會提高,有些場合,傳統巨頭殺回網際網路重奪話語權,有些場合,這些玩家大浪淘沙,最終逐漸變成專業玩家。
筆者指出,淘寶一開始都是一些業餘玩家在上面賣貨,後來逐漸業餘玩家開始進入淘汰賽,一些業餘玩家開始變成專業玩家,淘品牌也隨之建立了起來,然後進入了天貓時代,傳統品牌進入淘寶後,其優勢立即顯現,在雙十一活動中,淘品牌的地位越來越低,傳統品牌的地位越來越高,現在淘寶上,你還能看到多少業餘玩家?基本沒有業餘玩家的機會了。
其實,從某種意義來說,淘寶也可以說是網際網路共享經濟的鼻祖,再往上是ebay,易趣。妥妥的共享經濟。但今天,我們看電子商務,已經徹底是專業運營商的天下了。淘寶的核心已經是天貓,傳統淘寶店的地位每況愈下。
共享租車,共享租房,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業餘司機,閑常家話,最終專職司機成為主流。業餘房東,興趣出租,專業房東越來越多,專業服務團隊在短租市場的比重越來越高。
擺攤出租小說的,算不算共享看書?遊戲廳算不算共享遊戲?街邊那種學生補習班,算不算共享補習?給家長無法及時照顧的孩子提供晚飯的那種課後託管中心,算不算共享食堂?
按照現在共享自行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按摩椅,共享雨傘等等等等的邏輯來說,以上是不是都要算共享經濟啊?但,不扯這些概念,就以這些所謂共享經濟新貴來說,拋開概念本身,我們去看他們實質的發展邏輯。
共享概念上的實質經濟
uber,是共享經濟的排頭兵,領軍企業,很抱歉,一直沒有盈利。而且在各地市場遭遇廣泛的對手,包括中國的滴滴,東南亞的grab,中東也有一個,反正uber的全球競爭力,前景堪憂。而更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抱歉,也沒有盈利。
但我們說一下,這個玩意的商業本質是什麼,第一,出行的確是剛需中的剛需,人們用於出行的開銷是非常巨大的,這個市場空間是看得到的。第二,其實各國的出租車行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壟斷和既得利益集團,uber和lyft實際上是藉助共享之名,裹挾民意,在既得利益集團的重重阻攔中撕開了一個口子,當然,利用網際網路軟體叫車,以及點評系統,這個對用戶體驗的提升確實很大,但我們要知道,這個事情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網際網路技術提升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一直沒有明顯的優化改進的動力。
當滴滴專車採用了一套服務規範來約束專車司機的時候,這套規範已經比傳統的出租車還嚴格,也就是司機的專業性訴求已經非常明顯了,再說是業餘司機已經不合適了。
airbnb盈利了,商旅服務也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誕生了很多獨角獸級企業。那麼這個市場,airbnb為什麼能起來呢?筆者認為,傳統的酒店集團業務是有一定門檻的,通常也需要一定的資質,對運營成本要求也比較高。而商旅出行的訴求是多樣化的,現有的一些酒店集團服務商,由於需要平衡成本,以及兼顧淡旺季的收益率,肯定對很多訴求是無法滿足的。(比如說,由於淡旺季用戶人數會相差特別大,從全年運營成本考慮,正常的市場格局裡不可能按照旺季標準準備房間,那麼在旺季就會出現大量的房間缺口,或者價格急劇攀升。
airbnb降低了這個市場的進入門檻,滿足了那些非標準化的商旅用戶訴求。但後續來說,筆者認為,最終,airbnb上也會是專業玩家的天下。
另一方面,其實airbnb也面臨很多資質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要求酒店旅館行業具有一定資質,並對入駐客人做詳細的登記和上報,而airbnb的體系裡,是否能完整提供相關的資質和安全審核?再比如,很多國家對居住小區的用戶行為是有約束的,如果業主未經許可擅自出租房屋,其實是違反現行法規政策的,這也類似uber,裹挾民意對抗現有政策法規。
筆者認為,網際網路很多非常知名的成功案例,其實如果仔細探究原因,其最大的成功,來自於對現有法規和制度的挑戰和突破。微信突破了電信運營商的傳統禁地,突破了語音通話業務的禁臠。但民意洶洶,相關部門也只好順從民意。
支付寶突破了傳統銀行支付結算業務的禁區,但木已成舟,相關部門也只好補發手續,將其合法化。
百度和新浪的媒體資格,也都是先上車,後補票。
所以,與其說是共享經濟的威力,不如說是在具體場景下,突破現有體制的威力。
那網際網路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呢?
第一是提升了資源配給的效率,比如基於GPS快速定位附近的車輛並分配任務。包括後續的拼車等等,利用技術資源,實現了效率提升,實話實說,這是有價值的。
第二是大手筆的市場預算,體現了規模化優勢,降低邊際成本,從而讓一些傳統領域被認為不可能進行的業務變成可能。
第三是通過評價體系和其他大數據,降低信任成本,提升了交易信用。
網際網路新技術,新的數據引用,確實對出行業務,商旅服務,以及其他很多傳統的服務和商業出租業務有很大的提升,這些東西用好了,解決一些傳統領域的痛點,挖掘出新的市場機會,甚至去顛覆傳統的業務格局,都是有機會的,這是事實。
共享經濟是否盈利
共享經濟這個概念,其實被過度誇大,過度追捧了。不過是新瓶裝舊酒,並沒有創造所謂的新商業模式。
我們看一個傳統的租用業務領域,網際網路能否解決如下問題。
信息撮合資源配給優化的問題?
規模化能顯著帶來的邊際成本下降和邊際利潤提升?
數據和評價能否帶來信用提升和信任成本下降?
如果這些答案成立,利用網際網路來發展這樣的業務,就是成立的。如果答案不成立,那麼前景,可能就有點堪憂。而是不是共享經濟?或者成本能否轉嫁?或者轉了倆圈去變現?筆者認為這都不重要,別脫離核心價值去痴迷於商業模式創新。
實際上,除了airbnb,還沒看到很有影響力的共享經濟代表公司進入盈利。
當然,有人說,共享按摩椅盈利了。但這玩意,不就是純粹的傳統出租按摩椅麼?加個二維碼就新經濟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何雲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