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問題已經困擾了幾代港人,歷任特首都曾出招解決卻無功而還。(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9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鐘靈綜合報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將於下月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有關「港人首次置業樓盤」(下稱:「首置盤」)成為了各方焦點,林鄭月娥指,有關措施為了舒緩香港房屋問題,增加樓盤供應量,令「有一定收入的年輕家庭但尚未有能力進入私營市場」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
《蘋果日報》報導,林鄭月娥昨日出席一個房屋論壇後,回應有關「首置盤」的提問時表明,有關措施對象主要是年輕、收入超出申請居屋上限卻又未能在私營房屋市場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申請者不能擁有或曾經擁有任何物業。林鄭月娥表示有關細節將在《施政報告》中才交代,但明言有關單位定價一般市民能夠負擔,但各種限制「一定較多」,而且「無論面積、設計、裝潢方面都會比較樸素一點」。為了打擊炒賣,有關單位的轉售限制亦會相對嚴格,如初步提議業主只能以原價賣回給政府。
《明報》報導,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認為,「首置盤」定位於居屋以上、私樓以下,故應按照目標住戶的負擔能力釐定售價。為避免有關資助物業淪為圖利工具,田建議如果業主想轉售,除了補地價之外也應繳付「增值稅」予政府。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高級講師潘永祥昨日接受電台採訪建議,「首置盤」的定價應只略高於建築成本,並提議每平方呎6000到7000港元為可行範圍。
然而,各界關注「首置盤」的用地來源會否影響其他房屋土地供應。林鄭月娥表明,發展時「儘量不用」準備興建公屋的土地。而目前已知消息指,林鄭月娥的其中一個構思是與地產商合作,以公私合作方式興建「首置盤」,而林鄭月娥亦已經向有關地產商「摸底」,提出由政府為地產商的土地補地價提供折扣,待地產商建樓時,就要以一半單位作為「首置盤」單位。
工聯會議員麥美娟認為,「首置盤」不能影響公屋土地供應,亦不可動用居屋及綠置居的土地,並應對「首置盤」進行轉售限制,將投資用及用家市場明確劃分,才能夠有效打擊炒賣投資帶起的樓價飆升。
民主黨議員尹兆堅則表示,民主派議員亦支持政府的建議,唯擔心按照以往經驗,公私營合作模式運作的計劃很可能失敗,如同梁振英提出的「港人港地」最終變成「樣板式單位」,呎價達1.5萬到1.8萬,與私營市場無異,最終政策根本無法惠及港人。此外政府打算以提供補地價折扣予地產商,有官商勾結之嫌,建議政府應利用市建局持有的土地以公營模式發展新樓盤,以減輕公眾疑慮。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則指出,如果「首置盤」以公私營方式從發展商處取得土地供應,將會使未來私人樓宇供應減少,變相可能使發展商標價私人樓宇時「更狠」。他認為政府的建議未必能夠解決長期房屋問題,並指出,若政府決定與地產商合作,則必須確保公眾利益高於地產商利益,否則可能招來官商勾結的批評。
出奇的是,「首置盤」作為一個「惠民政策」,卻引起了網絡的一片罵聲。有網民認為,因為過去太多「口不對心」的失敗例子,港人很難再相信政府,認為「首置盤」就算真的出現也只是一戶百多呎「符合國情」的迷你單位。也有網民認為所謂的公私營合作,就是變相合法的官商勾結,質疑政府為何明明持有大量土地及資金卻不以公營模式承擔有關項目。有網民批評,政府就是「利用這些小恩小惠,其實根本無心幫助港人,不然怎麼會推行大量大白象工程、一地兩檢、每日一百五個新移民、收地滅村、洗腦國教毒害香港下一代等遺害社會的政策。」
香港房屋問題根深柢固,已經困擾了幾代港人,歷任3名特首都曾以不同方法嘗試解決,卻都無功而還。如董建華提出的8萬5建屋大計,因金融風暴告吹;曾蔭權推出的「置安心計劃」在梁振英上台後無疾而終;梁振英亦曾推出「港人港地」、3度推出抑制樓價的「辣招」,亦未能使樓市降溫,更被揭有包括中聯辦官員在內以「一約多伙」方式逃避印花稅購入60多個單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