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為什麼害怕《中國季刊》?(圖)

 2017-08-28 09: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國季刊
《中國季刊》封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7年8月28日訊】劍橋大學出版社有一本雜誌,叫做《中國季刊》,長期以來,《中國季刊》都是世界上最具聲望的現代中國研究刊物,中國問題專家、華裔學者在那裡發表的論文越來越多,最新一期雜誌還刊登了有關新聞教育界思潮,以及香港政治緊張局勢的論文。

這本雜誌也有網路版,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出版社屈從了北京政府的壓力,撤銷了315篇論文,這些都是關於香港、西藏、新疆、文化大革命、六四抗議活動、天安門屠殺等主題的論文和書評。上個星期,劍橋出版社答應了自我審查的要求,要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我們遵行了刪除文章的初始要求,目地是確保在這個市場內的研究人員及教育界人士,能使用我們出版的其他學術及教育類的材料。」言外之意,就是在經濟利益面前放棄了學術自由的原則,此舉遭到學術界的批評。

這個星期,劍橋出版社改變了主意,《中國季刊》的主編宣布說,恢復之前撤下來的文章,而且也會讓讀者免費閱讀這些文章,不再收取一次性閱讀費用。

北京政府當然很不受用,環球時報發表評論說,西方國家機構有選擇的自由,如果他們不喜歡中國特色,可以選擇不跟我們接觸,如果他們認為中國的網路市場非常重要,不原意放棄,那就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遵守中國的做事方法。

這跟中國對外資的要求如出一轍,要想到中國開發市場,必須分享核心技術,要不然可以選擇放棄中國市場。

21世紀的經濟,靠的是創新,靠的是知識產權,北京政府迫使外企分享核心技術,為的就是提升競爭力,在本土基礎研究還沒有完全跟上來之前縮短跟發達國家在技術上的差距,川普(特朗普)政府明白這一點,所以現在白宮就在知識產權上跟北京較勁。

中國季刊也不是大眾媒體,一般情況下要付費閱讀,看的人很少,北京有必要這麼擔心麼?有的,因為北京政府非常清楚,不同的聲音是一顆定時炸彈,它不知道學者會寫什麼文章,也不知道什麼人會看這樣的文章,與其冒險,不如全部封殺。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不同的聲音也許聽不出來,但是在經濟降溫的時候,不同的聲音有可能成為一呼百應的吶喊。自由社會不怕百家爭鳴,中共怕,怕就怕自己幾十年的謊言被戳穿,怕自己的執政合法性不復存在,這也就是對一個小小的《中國季刊》這麼害怕的原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