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寡慾」與「難得糊塗」(圖)
鄭板橋書法「難得糊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顏回,字子淵,所以又叫顏淵,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品學兼優的弟子。《論語・雍也》篇記載了孔子對他的評語: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是說,顏回的品質多高尚哇,吃竹籃子裡的涼飯,用一個瓢喝生水,住在小巷簡陋的房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貧的生活,他卻能不因此而改變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格多麼高尚啊!
《論語・公冶長》篇,還有這樣的記載: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而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是一段講孔子和其弟子談志向的故事。意思是說,顏回和季路在孔子身旁,孔子說為什麼不談談你們各自的志向哪?子路說,我願意將我的車馬和衣服同朋友共享,用壞了也不惋惜。顏淵說,我願做到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炫耀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一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使老人能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的弟子心中有我。從這番師徒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性格直爽的季路重朋友講信義;被孔子稱讚為品質高尚的顏回謙虛好學。顏回除了在學問上謙虛好學以外,在生活上他做到了能吃苦,清心寡慾。
在當今物慾橫流,人心敗壞,道德下滑的,無節制的追求私慾,貪圖享受的拜金社會,顏回的這些高尚品德,值得提倡。因為它是一個好人個人修養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
「清心寡慾」是句成語,出於《後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慾。」這裡面的「清靜寡慾」演變成一句成語,就成了「清心寡慾」。這句成語含意很深,我個人理解,就是做人要保持心地清淨,心平氣和,不要有過多的慾望。減少慾望,保持思緒寧靜,這樣才能神氣清靈。想作一個好人,怎樣才能做到清心寡慾?就是要注重修心養性。
什麼是人的七情六慾?最早見於《禮記・禮運》,《禮記》裡指的七情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佛教中的七情與此大同小異,即:喜,怒,憂,懼,愛,憎,欲。六欲指人的生,死,耳,目,口,鼻產生的慾望。
談到做好人要修心節欲,又想到一個成語叫「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源於老子《道德經》。《道德經》四十四章有「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之。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六章有「天下有道,卻走馬人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可欲,咎莫大於欲,得禍莫大於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清朝晚期有一個詞人,也做過官。他叫況周頤,他是個主張詞必須注重思想內容,講究寄託的詞人,即意內為先,言外為後。他著有《蕙風詞話》,裡面有句「委心任遠,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願乎其外」。後人就將知足常樂引用為一句成語。今人理解這句成語,就認為是自知滿足就經常快樂。這樣理解頗有自我滿足之意,容易使人產生誤解,使人滿足於現狀,盲目樂觀,不求上進。
其實從老子的原話,我們可以知道更多的意思。老子告訴我們,不僅止於「知道滿足就是快樂」,而且告訴人們在什麼時候應當終止自己的慾望追求,如果不及時終止慾望會有什麼後果,怎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故知足之足,恆足矣」,就是說快樂的基礎,是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創造的物質基礎,只有用知識和智慧獲得的富足,才能獲得長久的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就是說快樂是建立在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看透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獲得長久的富足和快樂。
我看那在紐約大街上要飯的乞丐,成天喊「彎刀樂」(one dollar),一天收穫也夠生活,但是我沒見她高興過。相反,你看川普(特朗普)當了總統後每天忙的很,他的富有是他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創造的財富。他當總統,一年僅象徵性的從國庫開支一美元工資,但他總是樂此不疲。因為他信神,他明白他是在為美國人民服務。7月1日川普在紐約肯尼迪藝術中心發表的演說中,稱「美國人是神的子民」,他說「美國人崇拜的不是政府,而是神」。他出國也傳播正信,他在波蘭演說說,「我們需要神。」他知道神會支持他為美國人民謀福利,為這個世界清除邪惡。川普上任以來努力為恢復和發展美國經濟採取措施,為國民創造就業機會,減少政府行政開支,打擊犯罪。白宮公布將「瘦身」,他的行政團隊比歐巴馬政府減少110人,四年將節約行政開支2200萬美元。在國際上打擊邪惡的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已經卓有成效。
歐巴馬當總統時,只知道效仿社會主義,用美國納稅人創造的財富,給懶人和非法移民一點小恩小惠來籠絡人心。他當總統為了自己少勞動,無限制的擴大政府機構,讓民眾養活一個規模龐大的政府。錢不夠花,從中國借貸大量的外債,讓美國人的後代還債。他在任期間,由於經費不足,使政府幾次面臨關閉危機,而他的家庭卻利用公款休假旅遊。歐巴馬政府為了一點經濟利益,屈服中共,對中共踐踏人權,迫害百姓,對中共豢養朝鮮發展核武器,他裝糊塗,裝聾作啞,視而不見。歐巴馬的這種知足常樂,並不得民心。
歐巴馬不但對中共踐踏人權不表態,而且獻媚信仰無神論的中共,他放寬移民政策,為在中國坑害老百姓犯了法逃跑的貪官污吏提供庇護。作為一個律師出身的總統,他竟開放邊境,使大量有犯罪前科的壞人湧入美國,他支持同性戀,敗壞美國社會風氣等等。由於他這種只顧眼前利益和享樂,而破壞美國傳統信仰和法律的裝糊塗,使我又想到一個成語,叫「難得糊塗」。
這「難得糊塗」,「吃虧是福」是清朝著名文學家,畫家,書法家鄭板橋的題字。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七年至乾隆十一年他曾在山東做官,他也是揚州八怪之一。關於他的民間傳說也不少。
有個傳說說,有一次鄭板橋游萊州雲峰山,只顧賞景和觀看文化遺蹟,忘記了下山,天色已晚,看見山間有一茅屋,他去敲門求主人留宿。這屋主人是一個老人,問其姓名,老翁自稱糊塗老人。鄭板橋見此人出語不凡,又見室內有一款方硯,石質細密,鏤刻精緻,鄭板橋十分欣賞,連連稱讚,老人請他在上面題字,鄭板橋便書寫了「難得糊塗」落款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老人隨後寫了一段跋,就是在鄭板橋寫的「難得糊塗」文及落款面後,老人又寫了一段話:「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頑石更難。美於中,頑於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他的印跡是「院試第一,鄉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看後大驚,知他是一隱士,便在硯背已有文字的空隙處補寫了「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
後人評說「難得糊塗」是鄭板橋人生之路,為官之道的總結,是他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從內心發出的激憤之詞。有人說這是在當時社會黑暗情況下,絕頂聰明的人吐露的無可奈何之語。
曾國藩曾說:「大抵世之亂也,必先由於是非不明,黑白不分」。他自己就自稱是裝糊塗之人,並告誡家人說「願諸弟為和平,學為糊塗」,「以我為戒,一味厚混,絕不發露」。
其實鄭板橋他是一個為人正直的明白好人,做官也是個兩袖清風一塵不染,親民有德的好官。
1754年他任山東濰縣知縣,他有個堂弟,為了祖傳的房基地和鄰居發生矛盾,打官司有求於他,他寫了一首詩回覆:「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詩中「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是他引用別人的詩。隨後他又寫了「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兩幅字給堂兄。在「難得糊塗」一幅後加註:「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報也」」。在「吃虧是福」一幅後加註:「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盈於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足矣」。
筆者曾見《看中國》中文網有清言寫的文章《三頭毛驢兩袖清風,罷官回鄉賣畫去》,就是寫鄭板橋為官愛民,荒年開官倉救濟災民而被小人參本丟官的故事。他不但為官清廉,而且自己掏腰包資助窮秀才參加科舉,他還在下雨天,縣裡上學的孩子不能回家時,派人給學生送飯送鞋。
在當今中國,政治腐敗,世風日下,貪官污吏橫行霸道,社會動盪不安的形勢下,做人難,做好人更難。有人明哲保身,學曾國藩作一個「難得糊塗」之人,只要自己清白,不隨波逐流,我看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