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神遊・楚漢篇】故國江山問誰屬(圖)
大秦帝國鼎盛之時,歷史的下一步已悄然拉開序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楚漢——那個遙遠的用青銅與鐵血鑄就的時代,在歲月的剝啄下早已土花斑駁,卻依然透過深遂的時空,發出幽幽的碧色。
兩千多年前的中華大地上 ,在秦人四通八達跨山越谷的寬闊馳道上,秦始皇帝盛大的儀仗巡遊於四方之地時,有多少英傑梟雄混跡於云云黔首之中,遙遙觀望。服役於咸陽的劉邦羨嘆道「大丈夫當如此」,豹隱於吳中的項羽,壯言道「彼可取而代也」,佣耕於壟上的陳勝雖未親見天子車駕,卻也心懷「鴻鵠之志」,蓄勢待飛…… 這一切似乎預示著,大秦帝國正值鼎盛之時,而歷史的下一步已悄然拉開序幕。
關於楚地的預言
夕陽下,六國之分野早已為大秦八荒一統的宏大版圖所覆蓋,楚國也不例外。此時,楚國故宮已是人去樓空,楚王室的後裔心,正在一處草澤默默牧羊。心抱著牧羊人用的長桿,像守護羊群一樣,默守在楚國的土地上。楚國的貴族們已不知了去向。世代為楚將的項氏家族隨著項燕的戰死,楚國的覆滅,四散而去。項家的核心人物,項燕之子項梁,此時正與侄子項羽避仇吳中。
大秦皇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縣下轄鄉,鄉下有亭,亭下為裡,昔日的楚國君臣,今日皆為大秦的裡中父老。然而,在他們中卻流傳著一個古老的預言,那是楚南公告訴人們的,他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至於楚南公如何得知,卻是不得而知。然而,這個來自楚南公的預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未被湮滅,卻越發揮之不去的深刻成楚人心中的信念,如種子等待陽光,雨露,等待著某一個時機茂然生發。
豪傑並起,三楚稱雄
西元前210年,秦始皇帝突然駕崩,秦朝國運陡轉直下。秦二世繼位,趙高弄權,禍亂秦廷,為害天下。消息傳到楚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再次被人們提起,且如風一樣流傳開去,甚囂塵上。次年的七月,朝廷發閭左之戍以守漁陽。當九百人的隊伍行至大澤鄉時,突然天降大雨,連綿數日。大雨淹沒了道路,延誤了行程,按秦法,九百人如不能如期抵達漁陽,都將被問罪處斬。
此時,隊伍中有兩個人,一名陳勝,一名吳廣,二人商議,決定以秦公子扶蘇與楚將項燕之名義,起事反秦。陳勝對眾人說:「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聞者無不鼓舞,皆願相從。於是這九百人在陳勝的率領下,成為全國舉兵反秦的第一支隊伍。他們揭桿為旗,斬木為兵,一路披靡,連下數縣,一直打到陳地。在這裡,陳勝稱王,號為張楚。所謂張楚,正取張大楚國之意。
自楚王陳勝起兵後,不數月間,趙有武臣稱王、燕有韓廣稱王、魏有魏咎稱王、齊有田儋稱王。可謂豪傑競起,群雄並爭。而眾豪傑中,又出現了兩位至關重要的人物。一位是在沛縣做泗水亭長的楚人劉邦,一位是楚將項燕之後項羽。
陳勝稱王六個月後,為部下所殺,項羽的叔父項梁則成為反秦戰爭之新領袖。在沛縣起兵的劉邦,也投奔了項梁。楚人范增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來勸說項梁,擁立楚懷王之孫,那個名叫心的民間的牧養人為楚王。於是,西元前208年6月(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項羽與此時已加入楚軍的劉邦及一眾楚將,匯聚薛地,大家共同擁立了心 ,亦立起了一面藉以號令天下的大旗。
西元前208年9月(秦二世二年九月),秦將章邯破定陶,殺項梁,渡河攻趙,兵圍鉅鹿。趙軍向楚軍求救。於是楚懷王命楚軍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救趙,一路西向略地。楚懷王與諸將約定,誰能先入定關中,即以秦地封他做王。於是,當趙高在秦二世的朝廷中指鹿為馬為所欲為之時,兩路楚軍已整裝出發,一路由楚將項羽率領,一路由楚人劉邦率領,軍士們帶著亡秦必楚的使命在中原大地上深入長驅。
一年後,劉邦先項羽一步攻入咸陽,駐軍霸上。初冬十月,秦川大地寒氣蒼茫。秦王子嬰知道秦朝天命已終,在斬殺禍亂秦廷的趙高之後,子嬰素車白馬出降於枳道旁。雖然是出降,但降王也有降王的禮儀,子嬰以組綬繫於頸上,綬帶上繫著封好的皇帝璽。子嬰將皇帝璽與符節這些大秦皇帝的信物交付出去,同時交付出去的還有一座江山,一個時代,一個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