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上州的水蜜桃。(攝影:雲中君/看中國)
終於有了一塊可以自由耕耘的土地,而且位於山清水秀的紐約上州「永不沉淪」河畔。舉目遠望,天高雲淡,鳥語花香,分明是一處人間仙境。環繞在心中數十年的夢想得以實現,不禁感慨萬千。遼闊的大地猶如一張白紙,等待我展開筆硯和顏料,點綴上花紅與新綠。數日來我在20英畝的寬闊庭院中來回巡走,仔細地觀察著地形和地貌和土質,內心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腹案:靠近沼澤地帶的河灘,適宜種植果樹,杏樹和桃樹當然是首選;高處的沙地,可以種植西瓜、香瓜或花生;中間廣闊的淤泥地帶,則可以大量地種植日本的小松菜、白蘿蔔及辣椒和茄子。久久嚮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晴耕雨讀」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已經落實到每天的生活之中,靜觀風雨,心在方外,內心深處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清靜與快樂!
紐約上州的春雪讓人想起蘇軾雪堂。(攝影:雲中君/看中國)
紐約上州耕地之喜 想起蘇軾雪堂
三月中旬初到紐約之日,恰好遇到紐約遲來的暴風雪。大地一片銀裝素裹,我居住的房間周圍也呈現出壯闊的白色世界。我對這新的居所十分滿意,腦中自動地浮現出宋朝大文學家蘇軾所寫的《黃州雪堂記》:「蘇子得廢圃於東坡之脅,筑而垣之,作堂焉,號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於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蘇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我此時的心境竟然與蘇軾不謀而合,一時興起,也在房中四壁觀雪而畫之,並將居所命名為「雪堂」。心中所想所思,都寫成「雪堂筆記」而記錄下來。
營造桃林 感受創世主的慈悲
數年前我曾經去過美國新澤西州的常青農場,那是一個韓國人經營的農場,各類水果香甜可口,最好吃的卻是水蜜桃。當年我一個人吃下三個大水蜜桃的場面依然記憶猶新,那優美而溫馨的桃香,是我在紐約的生活中一個最閃光的亮點,一想到鮮桃,頓生心曠神怡之感。碩大的的水蜜桃飽滿多汁,鮮香四溢。悠然站立在桃林之中,閉上雙眼深吸,水蜜桃的桃香也會扑鼻而來。
美國新澤西州常青農場盛開的桃花。(攝影:雲中君/看中國)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與文化的長河之中,桃子不同於其它水果,她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在神話傳說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實。在古典文學小說《西遊記》中,天宮裡的王母娘娘做壽時,就曾在瑤池設蟠桃盛會招待群仙。王母娘娘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壽。因為有了這些傳說,桃子才有「仙桃」、「壽桃」的美稱。在中國古代,桃林也是許多成仙之人的修煉場所。在中華文化中凡是含有「桃」字的單詞成語,都具有正面的意義。例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說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就走成了一條小路。以此來比喻做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桃李滿天下」表示門徒眾多;詩仙李白在《贈汪倫》一詩中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後來人們就以桃花潭水來比喻深厚的友情。因此,凝望著這夢寐已久的農園,我最想栽培的果樹就是桃樹。
四月中旬,仍舊是在我去過的常青農場,買到了來自日本的桃樹與杏樹的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挖好了樹坑,稍微澆了一些水,就使這些來自異國的樹種在紐約的土地上深深地紮下了根。一場春雨過後,桃樹與杏樹都發出了新芽,新長出的葉子日新月異,一天一個模樣。看著小樹那頑強的生命力,瞬間我感受到了創世主的慈悲與偉大。陽光、雨露、沃土……這些來自創世主的恩賜鑄就了大自然的各種元素,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接受了創世主的恩惠而誕生並存在的,在那一刻,我感到了個人的渺小,也更深一層地理解了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一個人只有敬神敬天,才是人間正道。
人在紐約上州 心在方外 笑看花開花落
陽春三月,桃花吐妍。桃花的嬌美常讓人遐想到性命的豐潤,古人曾用「人面桃花相映紅」來讚揚少女鮮艷的姿容。「世外桃源」則是東晉田園山水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禍亂的美好去處。人們把它理解為是一個不受外界影響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記得小時候很喜歡背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和他的田園山水詩,古樸自然,天然入妙。至今銘記在心的是他的《飲酒詩之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辭去彭澤令、決心隱居後所作。詩人通過描寫農村的美好風光,展現了自己閑適的生活和超脫的心境。《飲酒之五》是他的代表作。今天重背此詩,讓我對他詩中的意境更加心領神會。詩人寫自己心與世俗遠離,所以身在塵世,而心卻能感受到超塵絕俗的真趣。自己雖構屋居住人間,但沒有世俗車馬往來的喧鬧。這是因為自己的心遠離塵俗,所以即使身居鬧市,也如同在偏遠的地方一樣,不受干擾。此時我忽然感覺到我的內心超越了時空,忘卻了人世間的恩怨情仇,思維完全進入了詩人的精神世界,那是一種身在塵世、心在方外的超脫之感。
春雨過後桃樹冒出的新芽。(攝影:雲中君/看中國)
宋朝大文學家蘇軾說:「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這兩句是說無意中偶見南山,從南山勝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與自己隱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時分,山景尤佳,飛鳥相伴而還。萬物各順其自然,這裡有很深的奧妙,欲辯而忘其言不能辯。在自然中超脫,在超脫中自然,這是陶淵明追求的人生的大化之境。重溫陶淵明的菊花詩,再來觀看山川大地,我心中頓感一片豁然。人生百年,猶如彈指一揮間。來去一身光,縱有萬貫家財也是身外之物;名利也如井中月、水中花不能長久,虛幻如泡影不足挂齒。唯有接近神明、返本歸真才是做人的真正意義,唯有修心養性、修煉正法才能修成正覺。雲中君有詩為證:
塵世漂泊五十春,顛簸流離四海巡。
酷熱奇寒忍疾苦,蝸居茅舍暫棲身。
風吹浮萍異鄉客,雨淋天涯淪落人。
天賜人生多磨礪,洗淨鉛華見真純。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