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的「網聯」動了誰的乳酪?(圖)


網聯使中國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監管多了一個方式。(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4月12日訊】日前,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宣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即網聯)將正式啟動試運行。自此,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的方式將成為歷史,中國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監管也多了一個方式。

什麼是網聯

網聯是由中國央行牽頭設立的一個線上支付清算平臺,將主要處理由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中國央行曾強調,網聯只做清算業務,「不得處理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的跨行支付業務」。

簡單來說,網聯就像「線上版的銀聯」,主要為支付寶、財付通這種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一個統一的清算平臺,不發卡,也不做支付。

今年1月23日,「網聯清算有限公司」的名稱在國家工商總局企業註冊局獲得批准。3月31日,網聯平臺正式上線試運行。

首批接入網聯平臺的包括支付寶、財付通、京東金融旗下的網銀在線三家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中行、招行等四家商業銀行。試運行結束後,將按計畫、分批次安排其它銀行和支付機構陸續接入。據悉,第二批接入的可能包括快錢支付、平安付、百付寶等。

由於網聯是獨立於現有銀行間支付清算機構之外的新平臺,因此在股權結構上,銀行並不參與入股,銀聯也將被排除在網聯的運營之外。

此前曾有消息稱,網聯平臺的股東上限是50家,募股機構在40家左右;並且為了防止平臺被大型支付機構壟斷,除了央行和支付清算協會,其他股東的份額不會超過10%。

中國央行沒有意外地成為網聯第一大股東,佔股超過30%,支付寶和財付通則分別持股約10%。

此外,除了打破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模式之外,網聯平臺還將接手備付金的統一託管。簡單來說,備付金就是在進行網上交易時,在收到貨確認收貨之前,存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上的那筆錢。

此前,備付金可以被第三方支付機構分散存放在多家銀行內,並且可以通過交易的時間差為支付機構帶來「隱形收益」,監管存在盲區。

今年1月13日,中國央行發布通知,規定從4月17日起,支付機構應將用戶的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繳存至指定機構的專用存款賬戶,由央行統一進行管理。現在來看,這個監管將由網聯代為執行。

網聯動了第三方支付的乳酪

要問為什麼得設網聯,還得從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清算模式說起。在電子支付興起前,交易遵循的是以商戶、收單行、發卡行以及卡組織為核心的「支付-清算-結算」四方模式。

舉個例子,到商場刷卡買了一件商品,這筆錢從銀行卡中實時劃走了;之後,商家要拿著POS機打出的簽收單去找收單行清算;如果用戶刷的卡不是收單行自家的,那麼收單行就要去找卡組織(中國國內主要是銀聯)進行清算;接著,銀聯再去找發卡行(用戶刷的卡所屬銀行)結算。

在這麼個流程中,由於還涉及到銀行的準備金,因此除了卡組織和銀行(收單行和發單行)之外,中國央行也能掌握到交易的信息,以此進行監管。

但是自從第三方支付機構橫空出世之後,原來的四方模式被打破了。第三方支付在用戶和銀行之間增加了一個虛擬賬戶的環節,如果僅僅是用來網購支付,還是跟原來一樣沒有太大影響;但是由於第三方支付機構往往與各家銀行形成了合作關係,而且可以通過在各家銀行設立的備付金賬戶完成跨行清算,這就動了央行和卡組織的乳酪了。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跨行清算是央行、卡組織瞭解資金流向的重要途徑,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的直連有可能會形成監管的漏洞;而從運營的角度來看,它也是卡組織、銀行通過跨行交易賺取手續費的一塊大蛋糕,現在第三方支付要把這個蛋糕分走,自然是這些機構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網聯的誕生,就是為了在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之間加一道門檻,打破這種把央行和卡組織排除在外、直接進行跨行清算的局面。網聯也就像是「線上版的銀聯」,執行網上跨行清算的任務。

網聯來了,誰喜誰憂?

在整個線上交易環節,主要有央行、卡組織、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用戶幾個參與者。如今,又多了個網聯,那這些會受到影響嗎?既然網聯是為了打破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之間的直連,那麼對於一直希望加強對網上支付進行監管的央行來說,這自然是希望之中的事。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萬釗表示,網聯成立後,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的業務將遷移到網聯平臺進行處理,支付機構內部的跨行資金流動必須經由網聯平臺進行清算,這將改變支付機構通過客戶備付金分散存放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的情況,網聯也可以掌握各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等詳細信息。

從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滋生出的非法資金轉讓,如賭博、販毒、洗錢等行為,也將得到有效遏制。

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雖然從整體上沒有改變第三方支付的局面,但是網聯的出現還是讓自己「很受傷」。

首當其衝的就是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大玩家。之所以今天能夠覆蓋如此紛繁眾多的支付場景,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力,有賴於他們和一家家銀行的談判與合作。這也是他們與其他規模較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相比最大的優勢。

然而網聯來了以後,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都能通過網聯平臺與各家銀行實現互聯,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一優勢就消失不見了。

從開始籌備,到正式上線,網聯平臺的中立性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它直接關係到支付環節中各參與者的利益博弈。排除銀行和銀聯、限制巨頭份額、增加成員多樣性,網聯也一直在避免成為寡頭壟斷的利益平臺。

但仍值得注意的是,由中國央行牽頭建立的這樣一種線上支付監管體系,在國內外都是頭一遭。能否真能如計畫的那樣,達到監管和市場創新發展的平衡,仍需接受時間的檢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