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中間價定價規則微調的弦外之音(圖)
中國央行對人民幣定價機制做出調整。(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2月22日訊】2月20日人民幣中間價開得十分「詭異」,在上週五美元指數大幅上漲,且上週五收盤價報6.8709的情況下,週一人民幣中間價居然僅報6.8743。很明顯,美元的大幅上漲沒有被充分反映到中間價中,「參考一籃子貨幣」定價規則似乎失效了,這絕對是見鬼了。
據路透報導,中間價的「異動」源自人民幣定價機制的微調。目前,人民幣中間價定價實行「參考收盤價」+「參考一籃子貨幣」的雙參考機制。週一之前,「參考一籃子貨幣」定價規則要求計算24小時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波動,即早上7:30至次日7:30的匯率變化。但從2月20日開始,一籃子貨幣匯率波動的計算時段收窄至16:30至次日早上7:30,即15個小時之內的匯率波動。
由於上週五16:30之後「一籃子貨幣」的波動幅度並不大,所以週一中間價出現6.8743的報價也就不足為怪了。
中間價定價規則做出調整之後,其意義可能主要有兩點:一是降低國際外匯市場日盤波動對次日中間價的過度影響。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市場人士以前就向監管部門反映過。在日盤交易時段,國際市場也是在同步交易的,而國內外匯市場不可能完全不受國際市場的影響。舉例而言,如果日盤交易時段美元指數飆升,境內做空人民幣的動力就很容易受到刺激,這是人之常情,不必過多解釋。所以每天16:30的收盤價實際上既反映了境內的市場供求,也反映了國際市場的波動。
在舊的規則下,「一籃子貨幣」匯率波動的計算時段是早上7:30至次日7:30,可由於16:30的收盤價已經反映了日盤的「一籃子貨幣」波動情況,所以這裡面就存在重複計算問題。現在將計算時段縮窄至16:30至次日早上7:30,就是剔除了重複計算的部分。這雖然是個新現象,但其實是個老問題,只不過在今天才得到解決。
二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投機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由於中間價的定價機制是透明的,那麼在日盤交易時段,如果國際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單邊行情,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很容易根據定價模型猜測出次日中間價的波動方向,從而激發投機熱情。
舉例而言,假設某一天日盤交易時段,美元指數大幅飆升,投資者根據定價模型可以合理預期次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將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這會刺激投資者在今天就大舉做空人民幣,從而很容易導致下午4:30的人民幣收盤價被大幅壓低。
一旦人民幣收盤價被大幅壓低,即使夜盤時段美元指數下跌,甚至抹平了日盤的漲幅,但在「參考收盤價」定價原則下,次日的中間價還是會貶值,前一日做空人民幣的投資者也會因其投機行為而獲利。
但收窄了「一籃子貨幣」匯率波動的計算時段之後,上述投機行為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因為誰也不知道16:30至次日早晨7:30國際外匯市場將如何波動,這樣也就無法根據日盤交易時段國際市場的匯率變化來對次日的中間價進行合理預測,進而也就限制了市場的投機熱情。
總體來看,中間價定價規則的微調主要是對定價機制中一個早有爭議的環節的修訂,未來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將繼續受國內市場供求和國際市場波動的雙重影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