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橫禍?做到「它」能平安轉運!(圖)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忍耐」是一種美德,一種對人心性上的考驗。當你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別人對你不好,心裡覺得委屈、憤憤不平的時候,當你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來發洩、化解的時候,選擇「爆發」或是默默「忍耐」,可能導致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孔子《論語・衛靈公》篇中說:「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老一輩的中國人也時常告誡子孫後代要遇事要「忍讓」,莫與人爭,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夠「忍辱」是一種開闊的胸襟和做人的高尚涵養,受人尊敬。
人生的得與失不在一時,忍耐並不是懦弱怕事的代名詞,相反的,它還可能使災禍「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帶來人生的福分。中國歷史上,勾踐臥薪嘗膽、忍辱復國,韓信忍胯下之辱而成就大業,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
其實,生活上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就舉出古代三個遇事忍氣吞聲,未逞匹夫之勇,因此免除橫禍降臨的小故事。
小吏責打不反抗
秦滅魏之後,秦王政(秦始皇)聽說張耳和陳餘兩人是魏國名士,就懸賞張耳千金,陳餘五百金。陳餘年紀輕,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張耳,且結為刎頸之交。兩人隱姓埋名來到陳縣,以作里監門吏維持生計。
里吏因故鞭打陳餘,陳餘本能地想起身反抗,張耳暗中踩他一腳阻止了他,讓他接受責打。等里吏打完走了,張耳把陳餘拉到桑樹下數落他:「以前我是怎麼告誡你的?今天受到一點小羞辱就忍受不了,難道你想死在這個小吏的手上嗎?」陳餘冷靜下來一想,同意了他的話。
過了不久,張耳和陳餘兩人都做了公卿丞相,如果當時他們和小吏發生爭執,雙方衝突起來,可能就沒有後來的好結局了。
無理取鬧有陰謀
明代長洲地區有一位尤姓老翁開了家當鋪,某年年底,快過年了,一個鄰居兩手空空前來要贖回典當在這裡的衣物,負責的管事當然不同意,那人便蠻橫地破口大罵。
尤翁上前調解,心平氣和慢慢的說道:「不要急!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不過是為了過年發愁罷了,何必為這種小事爭執,傷了和氣呢?」
隨即命人將他之前典當的衣物找出來,也不過才四、五件而已,尤翁指著棉衣說:「這件棉衣你需要拿來禦寒用,不能缺少。」又指著一件衣袍說:「這件給你穿著去拜年,其他幾件暫時沒用的就還是放在這裡吧!」那人無話可說,拿起衣服默默的走了。
沒想到,當天夜裡,那個人竟然死在別人家裡,他的家人還和那家人打了許多年官司,導致那戶人家耗盡家產。原來這個無理取鬧的人在外面欠了很多錢,事先預謀服下毒藥,本來要去敲詐尤翁,因為尤翁的忍辱不計較而未能得逞,所以就轉而去禍害另一家人。
尤翁知道事情的真相以後說:「凡是這種無理取鬧的人必定有所依恃,假如小事不能忍耐,很可能就會大禍臨頭了。」
有求必應不計較
承德那兒有個名叫胡昌穎的人,他的表哥陸某是個市井無賴,大家都盡可能避開他,以免惹禍上身。可是他老是喜歡找胡昌穎的麻煩,對他大肆辱罵,胡昌穎總是一笑了之,而且對他無理的要求都應允。
有一天,陸某又大搖大擺來到胡昌穎家中,毫不客氣大聲罵著要討東西,胡昌穎修養好,仍然寬容地笑著對他說:「表哥,想必我是得罪你,有理虧的地方,請容我向你請罪吧!」說完又給了陸某一些米,他才甘願回家去。
過了沒兩天,陸某無故暴斃,大家都說幸好胡昌穎有遠見,沒惹上他,否則這下可慘了,豈不是要惹上人命官司嗎?胡昌穎自己也捏了一把冷汗說:「如果不是無理取鬧的人,我還可以和他講道理,但是這個人已經不可理喻了,不值得和他計較!不然我可能就惹禍上身了。」
忍讓、寬容別人,看起來好像是自己吃了虧,被別人侵占權益,利益受到損失。可是,冥冥之中卻也可能為自己種下「福德」、「善報」,蒼天有眼,總是護佑忍耐善良的好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