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三四線城市房地產泡沫已在逐個破滅(圖)

【看中國2017年1月9日訊】在2017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在演講中直言,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這點沒有爭議。一線城市雖然泡沫不小,但是泡沫不見得說破就破。二線城市看運氣。三四線城市的泡沫已經在一個一個破滅。

林採宜認為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主要有兩個變數:慢變數和快變數。

所謂慢變數就是人口和城市的土地供給。快變數就是投資屬性,即價格上漲預期,貨幣環境。前者影響房地產價格趨勢,後者影響地產價格波動。

過去15-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主要是由慢變數決定的趨勢。90年代後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帶來住房需求快速增長。因而近2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一漲再漲。而在中國,政府是唯一的土地供給方,決定土地供應的是政策取向,而不是自由市場。

過去十五年,所有地方政府存在招商競爭,使大量土地用於工業,住宅用地始終偏少。中國城市土地供給,比起紐約東京這些發達國家城市來說,是偏緊的。

而中國城市化率在過去20年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長。所以從23%上升到53%的城市化率,導致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住宅供不應求。

最近十年,房地產市場在政府不同政策主導下起起落落,小週期起落更多是快變數的影響,而快變數就是政府的限購限貸。房價起來了,政府就限購;限購不過癮,政府就限貸。房價跌了再放鬆。

林採宜表示,這輪房地產上漲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同城市價格漲跌的同步性減弱,房價趨勢出現了重要分化。所有的分化都是泡沫的開始。統計發現,價格的漲幅跟這些城市人口變化幾乎沒有相關性,跟土地供給之間的變化也基本沒有相關性。那主要是什麼因素推動上漲?

而之所以還有人投資,一個因素就是資產荒,安全的高收益資產越來越少,實體經濟資本回報率不斷下降。更多錢因機會成本較低,就進入房地產市場,去博取房價可能上漲的收益。

另一個因素是資本流動不自由,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壓力下,缺乏海外資產配置的充分渠道。只能在國內資產裡選擇,而相對安全的就是一二線房地產。

第三個原因是2016年股票投資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

這所有因素表明,最近兩年房地產的暴漲不是人多地少,不是消費需求,而純粹是投資性需求。

而這投資性需求,是寬鬆的流動性+資產荒+資本外流的不便利,這三個因素共同構成大量閑置資產,並最終不得不流向地產。

所以作為投資性的房產本質上和股票沒有什麼區別,房市和股市是一回事,只是週期不一樣。

林採宜表示,泡沫沒有爭議,泡沫是有指標的。有爭議的是:泡沫會不會破,什麼時候破。其實對經濟的傷害不在於泡沫,而在於泡沫破滅以後造成的影響。

目前中國城鎮化率還有很大空間,但需求存在不等於價格撐得住。目前中國房價收入比平均是21倍,全球是14倍。有效需求才能支撐地產市場。而買不起的需求,是無效需求,和沒有需求是一樣的。

今年新增房貸佔GDP 6.4%,居民購房槓桿已達極限。去槓桿未使整體槓桿水平下降,而是房地產企業向居民轉移槓桿。居民購房概率激增,將抑制未來消費需求。所以居民收入水平未大幅提升,而負債率大幅增加,實際上是對未來消費力的透支。

這種不是由人口收入推升的房地產價格,本身就是一種泡沫價格,但未必說破就破。

林採宜認為,不同城市有不同前景,對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按擴展規律還是有擴張空間的。東京、紐約人口集中度就比京滬還高。一線城市因醫療、教育等各方面因素不斷吸引人口集中。

所以一線城市雖然泡沫不小,但是泡沫不見得說破就破。二線城市就看運氣。目前二線城市的機會在於一線城市的溢出效應,這種溢出效應來自於其交通效率和人口轉移。

三四線城市林採宜認為機會是很小的,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將非常艱難。

中國有293個地級市,361個縣級市,還有一千多個縣,而統計數據遠沒有覆蓋這些。三四線實際庫存數量遠大於統計。

另一方面,因為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福利設施的差異,人口都在往一二線流動。這在構成對大城市需求支撐的同時,也意味著三四線沒戲了:房更多,人更少。

所以對三四線城市來說,泡沫已經在一個一個破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