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淘金夢碎外資掀撤離潮(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12月27日訊】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被跨國企業視為存在著世界最龐大的經商機會。不過,在美國零售業者看來,這場中國市場淘金大夢或已宣告結束,麥當勞、百勝餐飲集團(Yum!Brands)到可口可樂,都紛紛宣布分拆和出售中國事業,撤出當地市場。
中國市場很難經營
撰寫中國法部落格的哈里斯布利肯(Harris Bricken)事務所律師哈里斯(Dan Harris)表示,「這趨勢意味著,作為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從事零售業生意既困難又昂貴」,我們多年來一直試圖告訴客戶最好不要涉及這種實際經營,而是該像麥當勞、百勝餐飲集團那樣,把你的品牌名稱和知識授權出去、轉為現金,但不用管理日常營運,「中國是一個很艱難的市場」。
麥當勞亞洲業務資產從直營轉向「授權發展商(developmental licensee)」模式,在當地尋找「戰略夥伴」;麥當勞今年3月宣布標售中國、香港連鎖店的特許經營權。12月初,凱雷和中國中信帶頭的財團傳出以接近20億美元取得麥當勞中國和香港約3分之2特許加盟店約80%股權,麥當勞本身保留少數股權(20%)。這項交易有助於麥當勞削減總體營運成本、並保留資本,且未來20年仍可取得中國特許加盟店估計約5%∼7%的銷售收入。據悉,中國中信和凱雷集團取得麥當勞在中、港的20年特許經營權,且可增設1300家麥當勞門市。這項收購交易已近乎完成,可望在2017年元旦時正式宣布。
可口可樂擬賣瓶裝業務
可口可樂11月初也宣布擬出售在中國的瓶裝業務計畫,採行輕資本發展策略,預期將出售給其長期合作夥伴中糧和太古。12月中旬,太古飲料控股公布以21.22億人民幣,競標取得中國食品集團於中國從事可口可樂的生產、經銷及銷售業務。
擁有肯德基(KFC)、必勝客(Pizza Hut)等品牌的百勝餐飲集團去年10月表示,公司在嚴肅檢討一些策略選項之後,決定分拆中國事業;百勝指出,分拆主因在於讓公司從中國經營遭遇亂流圍攻的困境中脫身,包括食品安全恐慌、更強競爭及百勝本身策略錯誤等,且分拆後仍能提供未來當地市場龐大及成長中的營收。
速食業是近30年進入中國的早期外資要角。隨著中國人日漸富裕,搶佔中國消費市場大餅的機會躍升;不過,發展路上障礙也跟著出現:美國速食連鎖業者在中國的食品安全醜聞纏身,其他公司則發生如商標等智慧財產遭到偷竊。
芝加哥美中商會總裁顏西瓦(Siva Yam)表示,我們見到許多美國公司的中國事業陷入困境,「這個市場現在更加成熟,前進中國的美國公司數量已大幅下滑…;相反地,他們正在回歸美國」。
25%美商擬撤出中國
中國美國商會今年1月發表的一份年度報告發現,32%受訪的會員企業沒有計畫擴張在中國的投資,這較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百分比更高;4分之1受訪者已從中國撤出或計畫撤出營運業務,其中,高達38%正回流美國、加拿大或墨西哥。
分析師指出,中國企業除了有在地從商的經驗和知識利基之外,更重要的是可尋求中國政府資助、補貼、貸款等協助;外國企業在中國除了面臨這些不公平競爭外,也進一步遭遇中國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增加的挑戰。而中國經濟成長率從幾年前的2位數,現在銳減至僅略高於6%。
定期調查中國商業環境的「中國褐皮書國際」(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首席經濟學家史劍道表示,「如果你還在等待中國消費者大量激增…這仍沒有發生,(中國市場)有利一面仍非一些消費品企業所期待的那樣」。
另方面,北京最近還祭出多項資本管制新措施,收緊資金匯出管道和額度,造成大型跨國企業現在只能把相當於在中國資產的30%匯出,7成資產都被扣押在當地;中共官方目的在遏止資本外逃、阻貶人民幣,卻使當地經商環境不確定性前景升高,恐成為「推走」外企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岳爾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