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妖不勝德 看帝王如何除妖樹!(圖)

 2016-12-09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異象出現時,帝王祭天以祈求上天寬宥。(圖片來源:Fotolia)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的觀念,天象的變化會對應著人間發生的大事。從古代的歷史中,我們也看到許多帝王失德,以致國家動盪,在覆滅以前,天現異象(乾旱、洪澇、霧霾、颱風、暴雪、地震、瘟疫……)以警示世人。

在元朝官員劉佶所寫的《北巡私記》中,就記載了元朝滅亡時所發生的種種異象。彼時,昏庸無能的元順帝和官員們,發現明軍已到達元大都(北京)城下,連夜冒著大雨倉皇出逃,數日後抵雞鳴山,當夜雞鳴山西北峰崩塌,巨響如雷。

其後天降一場深五、六尺的暴雪,數隻狐狸竟竄入元順帝的行殿,直到御座下,御史阿剌不沙即說這是亡國之兆。十多天後,元朝的上都颳起大風,天昏地暗,白日不能視物,中都又發生大地震。山崩地裂,大勢已去。後來連續幾天都出現風霾遮天,白天昏暗如黑夜的異象,失德的順帝很快死去,腐敗的元朝也徹底滅亡了。

古人云:「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無舋焉,妖不自作。」又說:「皇天無親,唯德是輔,為不善者,天降之殃。」因此,在上位者如能「視天時而布政令」「察災祥而省得失」,實為百姓之福,國家之幸。君王承天命治理國家,如不能順天意而行,暴虐無道,則生靈塗炭,離亡國不遠。

故古代的明君都非常重視自身道德修養,講求順天應人,也會參悟上天所顯現的奇異天象,以齋戒、素服、廢樂、祭天等方式,自責反省來改進自身的缺失,祈求上天寬宥。

施行德政 妖樹自滅

商史記載,商朝中宗太戊時,宮廷曾出現一樁奇事:某日,一棵奇異的桑樹和一棵榖樹,二物相合生於朝中,才短短一夜之間,竟然長得大如合抱。

中宗見此事甚為詭異,心生恐懼,疑為不祥之兆,就召大臣伊陟來詢問。伊陟回答說:「桑榖本應生長在野外,不宜生於朝間。如今竟合生於朝廷,又一夜就長大如拱,必定是妖異。但是自古『妖不勝德』,如今朝中生這妖物定有因由,莫非是君王的政事有所缺失嗎?君王應該省思修德以勝之。」

中宗聽此忠言,躬省自身,勤於政事,日晏才退,謹尊祖宗教訓,尊老禮賢,探問百姓疾苦,悼念喪者,德政若此,說也奇怪,三天之內,那棵桑樹和榖樹竟然莫名其妙就枯死了,果然妖物不能勝德行。中宗施行仁政,英名遠播,三年以後,遠方外國的人,慕其德義,經過幾重語言翻譯前來朝拜他的,多至七十六國,此前中衰的商朝也因而復興。

為政以德 國勢復興

商朝傳至第二十三位的君主武丁,祭祀成湯時,忽然飛來一隻野雞,不偏不倚落到鼎上面啼叫。武丁大驚,視為凶兆,十分害怕會發生甚麼不好的事情。大臣祖己勸諫他說:「大王不用擔心,不必害怕,這是上天警示。只要您勤勞儉約,勵精圖治,修好政事,一切不祥的預兆自然會煙消雲散,不足懼怕。」武丁虛心納諫,聽從祖己的勸告,為政以「德」,天下百姓受惠,都很歡欣,民心所向,商朝的國勢又再次興盛起來。

帝武丁死了以後,由祖庚繼位,大臣祖已盛讚武丁能受到野雞怪異的行為所啟發,從而修德行善,故為武丁立廟,尊稱其為高宗,作了《高宗彤日》和《高宗之訓》流傳後世。

逆天而行 在劫難逃

一個國家要能國力富強,長治久安,有賴於君王代代清明,就像接力一樣,一棒傳過一棒。可惜的是,殷商祖先「敬天修德」的良好傳統並沒有被後代帝王長久繼承下去,到了帝祖甲,荒淫無度,就使殷朝的國運很快走向衰落。

帝武乙更是荒唐,約了天神要和他賭博,又命令一個臣子代替木偶,作為天神來與他賭博,臣子非常懼怕武乙,又不得不領命,於是步步退讓,最終大輸。武乙異常狂妄,指著木偶大笑,口出狂言:「哈哈!你既然是天神,怎麼還會輸給我呢?這麼不靈驗,你不配稱為天神!」說罷,竟還命令左右將木偶痛打一頓。

又有一次,武乙命令下屬製作出一個皮袋,裡面盛滿了獸血,吊掛在樹枝上,又命人取來弓箭,他挽弓仰射,利箭射破皮袋,獸血瞬間噴出,武乙擲弓大笑:「你們看啊!今天,天被我射了一個大窟窿!」

傳位到帝辛(商紂王)的時候,雖然他具有「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之才,但好大喜功,窮極奢華,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怠慢鬼神;剛愎自用,暴虐無道,殺比干,囚箕子,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廢雅樂,命師延創作導致亡國的靡靡之音;又連年征戰,不知百姓疾苦,致使民怨沸騰,最終國破身亡,「蒙衣其珠玉,自焚於火而死」,徒留殷鑑。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