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李白不得志時 最想念哪個君王?(圖)
《行路難》詩組,能夠看出李白的高尚心志,以及其意志是如何促使他形塑出獨特的性格與偉大的一生。(看中國合成圖片:維基百科)
在〈即使行路難 李白仍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一文中,我們已經約略介紹《行路難》詩組的背景,並述及李白於《行路難・其一》中,訴說自己處在大志、理想無法實踐的窘困情況中,不免茫然無助,但他依舊不忘以伊尹與姜太公的遭遇來自我惕勵,並將宗愨在回答叔父的問題時,所說的「願乘長風破萬里浪」一句入詩,藉此表露自己仍持有高遠志向,不曾更改。
接下來就繼續向大家介紹第二首,在此詩中,可以想見李白最希冀遇到甚麼樣的人。
《行路難・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爛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行路難,歸去來。
試譯
大道如蔚藍的天空,我卻不能得以展露。
我羞於跟逐長安一帶的年輕人,在那兒以梨、栗為賭注,玩著鬥雞走狗的遊戲。
彈劍作歌,樂聲和著我的苦悶、拉著我的衣裾出入豪門權貴家實在是不符合我的性情。
淮陰的市井小民曾恥笑韓信,漢家朝堂的三公九卿曾妒恨賈誼。
你不曾見到昔日的燕昭王重用郭隗時,曾拿著掃帚打掃環境,委屈自己禮貌的善待賢士,絲毫無猜忌。
劇辛、樂毅感激燕昭王求賢的恩情,都忠心誠意的竭盡精力來奉獻傑出的才能。
如今燕昭王的白骨圍繞著紊亂荒草,誰人還會再去清掃黃金台。
行路難,不如歸去。
感嘆行路難 困頓不改心志
在這首樂府詩中,李白即於一開始的「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感嘆世道難,自己無法施展高志。接著,他又以「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兩句,來闡述自己不願跟隨世情更移了志向與心態,而變成長安街上那些喜愛鬥雞走狗的公子哥兒們。
「彈劍作歌奏苦聲」是個歷史典故:戰國時代孟嘗君的門下有個食客馮讙(或稱馮諼),他自負有才,但覺得不受重用,因而總倚柱彈劍高歌,吐露不甘受冷落的苦悶。「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兩句,則是意志不時昂然的李白表述自己不願像馮讙那樣,彈劍歌唱表達懷才不遇的鬱悶,生性高傲的李白亦不願奔走於王公貴族間,作與本性不相符之事。這兩句就足以見得李白平時的性情與格調是不輕易更改的,即使遭逢無法大展長才的難耐壓抑,他也不會為了求得大志得以實踐,而改換了個體的調性與人生旅程的步伐。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兩句,則是李白以在未成名前總受到恥笑的西漢名將韓信,以及因為才學過人與見解精闢而遭群臣嫉妒的賈誼為例,訴說這兩位永垂不朽的歷史人物也遭遇過「無適當環境與識才者提供他施展高能之所」,以及「身懷高能卻面臨他人嫉賢妒能」的困境,藉此自我撫慰難以排解的人生不暢。
喟嘆無燕昭王 英才報效無時
李白在「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與「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四句中,依然提及了知名的歷史典故。初登位的燕昭王四處尋找治國賢才,當他在詢問老臣郭隗如何獲得良才時,郭隗建議燕昭王欲得良才就先從禮遇他開始,那樣各方人才自會前來燕國。燕昭王採納後,即為郭隗建宮殿、敬他為師。此事一傳出,樂毅、劇辛等高才就從各國而來,群聚於燕國,忠心赤膽的為燕昭王奉獻才能。《史記・世家・燕召公世家》即載:「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
李白之所以取此典故,無非是傾訴自己總想獲得如戰國燕昭王那樣禮遇賢才的君主的賞識,如此方能痛快又懇切的披肝瀝膽、傾盡所能。希望遇到燕昭王這類型的人,應該是李白處於困頓時的最大心願吧!
只是,何處能覓得明主呢?「昭王白骨縈爛草,誰人更掃黃金台」兩句,則是空有一身理想無處實際延展的李白的喟嘆:燕昭王已化為白骨,他墓上的荒草漫漫,當初為郭隗所打造的、以納各路賢士的「黃金台」,又有哪些人會像燕昭王那樣為求得高才良將,而願意謙恭彎腰去打掃,作這些禮遇下士之事呢?
李白的言詞令人聞之唏噓的,相信他自己也感慨良多,因而指使他不禁嘆道:世間路難行啊,還是回去吧!
李白在《行路難・其二》中,依舊運用多則典故。比起第一首結尾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言述自己願意衝破風浪,以達成高遠理想的心志),第二首結尾的「行路難,歸去來」,反倒因為李白在描述自己不是作歌傳苦聲的馮讙與曳裾王門之人,以及詩中又舉諸位高才名人為例後,更突顯出李白只渴切的等待時機與識才者的到來,他才能不違背真性,積極又熱情的施展抱負,發揮才能。但是沒有這樣的「燕昭王」啊!所以,李白寧可默默傲踞、埋藏著自身高才,獨自感念著。
參考資料
詹鍈、陶新民、張瑞君、丁立群、詹瑞福譯注﹔章培恒審閱《中國名著選譯叢書52李白詩》(臺北:錦繡,1993)
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三民,2000)
《史記》(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