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硬控制煤炭價格 其目的令人生疑

【看中國2016年11月14日訊】中國為扼殺煤價持續數月的上揚走勢而採取了空前舉措,令人再次懷疑中國想要成為價值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大宗商品市場定價中心的努力。

中國是很多原材料的最大消費國,一直在努力擴大對鐵礦石、石油等各大商品定價的影響力。主要舉措是推動中國期貨合約成為地區或全球性基準。

據路透社報導,分析師和交易員表示,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抑制煤炭價格的舉措表明,中國或許不願意讓市場自由、公開地交易。煤炭價格飆升是政府極力遏制煤礦生產以抗擊污染所產生的一個副作用。

「(像煤炭市場這樣的舉措)打消了投資者對政府將變得十分透明所抱的希望,」中國東部地區一名煤炭分析師Wang Fei表示。

煤炭價格大漲使中國發改委連續數週做出努力,旨在控制住價格。中國發改委週三還宣布,國內兩大煤礦已以較當前現貨價低25%的水準與一家發電企業簽訂了長期供應協議。

市場消息人士稱,發改委增加了與煤礦企業召開會議的次數,從通常的每月一次增至每週三次。最新一次會議定於週五召開。

除調查市場之外,中國發改委週三還稱,正在調查煤炭行業囤貨的問題,以及一家山西煤炭價格數據公司在數據方面的問題。

儘管發改委沒有透露細節,位於山西省的汾渭能源本週暫停發布其動力煤現貨價格指數,稱該指數不能完全反映市場價格。該指數被用作中國國內的行業指標。

與此同時,中國三大商品交易所本週上調了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保證金和交易費用,以提高包括動力煤、橡膠、硅鐵在內的一系列商品期貨的交易成本,從而抑制價格波動。

在採取了這些措施之後,BSPI周度指數週四下跌1元人民幣,至每噸606元,為四個半月以來的首次下跌。即便是如此,該價格仍接近歷史高位,因隨著今冬首個寒潮的降臨,市場需求強勁。

在向金融市場施加壓力時,中國常常使用程式化措施。過去採取的策略包括去年的暫停股市的槓桿交易,以及今年早些時候改變一些大宗商品期貨的漲跌停板和保證金比例。

在採取最新的措施之際,正值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INE)計畫推出原油期貨合約以同美國和歐洲的現有指標期貨競爭。INE週五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

「如果發改委在煤炭業這麼做,也可以在其他大宗商品領域採取同樣的策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